五位一體
【本課主題】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 ——十九大報告關于文化與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論述
【主講嘉賓】
梅敬忠,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文字實錄】
文化建設與意識形態的關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回避與忽視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不僅思維不正確,甚至有害于文化的健康發展。
報告的第七部分總題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分別從若干方面進行了精辟闡述。
首先亮明旗幟的即是,黨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接著明確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
這兩句話聯系緊密,是因果關系。報告還強調,要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這些論斷,充分反映了黨對意識形態工作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來說,意識形態至關重要。意識形態工作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
因此,在文化領域,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我們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著力。
第一,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第二,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如何有效推動?還是要學懂、弄通、做實。要全面學、系統學、深入學,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要加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力度,推出有深度、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
第三,還應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第四,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實際上,意識形態建設也是傳播能力建設。
第五,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而今,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必須把互聯網建設、管理、運用,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六,必須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同時要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但一定要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意大利共產黨理論家葛蘭西寫有《獄中札記》等著作,探討黨如何掌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問題,強調黨領導文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他認為,能否取得文化領導權即所謂文化霸權,關乎黨能否有效實施國家領導權。
堅持黨對文化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也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國情所決定的。
報告在回答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時,特別強調,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全黨要深刻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在各項工作中全面準確貫徹落實。
在十四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第一個“堅持”即是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調要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由此可知,黨理所當然地是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者,同時也是意識形態工作的掌舵人。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是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的重大舉措。鑒于歷史教訓,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決不能放棄主體責任,讓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旁落。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各類意識形態陣地尤其是網絡新媒體的功能,激發其勃勃生機,傳播正能量,提振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