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體
【本課主題】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主講嘉賓】
王道勇,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
【文字實錄】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國家安全全面加強。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安全”開始成為人民對美好生活期盼的主要內容之一。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第一,完善社會治理體制。要繼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其中關鍵有三點。一是黨委如何領導的問題,領導主要是思想上、方向上、基本原則上的統領和指導,領導不等于直接指揮,也不等于包辦一切,要在“統”和“分”有機結合上下功夫。二是社會如何協同的問題。即共治問題,要真正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要讓企業和社會組織都積極參與。這里的社會組織不僅是指NGO,也包括中國傳統社會一直有的民間組織。要發揮要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如村規民約等隱性維穩的作用。還要發揮好人民團體的作用。三是公眾如何參與的問題。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如有些地區做四個覆蓋、有些地區實行雙聯戶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第二,創新社會治理方式。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一是社會化水平,要依靠網絡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進行社會治理創新,要依靠社會力量進行社會治理創新;二是法治化水平,要用法律衡量一切社會行為,干部要“一碗水端平”,群眾要信仰法律;三是智能化水平,要多運用高科技、利用大數據等幫助維護社會穩定。如利用大數據進行犯罪預測,再如有些偏遠地區利用手機進行互幫互助。四是專業化水平,社會治理不等于社會管理,一治一管,雖是一字之差,但卻迥然不同,我們要從管理到服務,從一元到一主多元,從專斷走向合作,要提高專業化水平。
第三,做好社會治理各主要領域的創新工作。一是化解社會矛盾。在社會矛盾方面,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要堅持源頭治理,讓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鎮、大事不出縣等;二是維護公共安全。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守住安全生產的紅線;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三是培育良好社會心態。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這個是一個新提法,因為社會心態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我們不希望出現因為有仇富心理、屌絲心理等,讓很多人出現客觀地位高但主觀評價低的現象,這樣獲得感就會很差。引導社會心態是一個大學問,未來還需要我們不斷加強研究。四是做實社區。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把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投入到社區中,要把社會治理新方法新手段運用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