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李婭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在此背景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 年8 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提出了“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了“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提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表明了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首先,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與我國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目標和要求是一致。對于如何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在2020年7月的企業家座談會上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這就指明了發展核心技術對于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關鍵作用。產業基礎高級化指在產業鏈上游部門的產業技術、工藝水平的提高,能夠為下游加工制造部門提供更為高水平的產品供應以及質量保證,需要增加高新技術要素投入來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是推動和實現產業結構高級化目標的基礎,是產業升級的實現載體和基礎條件;產業鏈現代化可以理解為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是在產業基礎高級化的基礎上實現的;是指在產業技術升級的前提下實現產業分工與合作水平現代化。產業鏈現代化的實質是通過掌握核心技術獲得價值鏈中的大部分利潤,把握未來產業升級的主動權。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與我國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目標和要求是一致的。
其次,技術創新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內在邏輯。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的過程實質就是創新與產業一體發展的過程,即通過“創造性破壞”引起產業中新舊成分的更替,推進產業突變、形成新的生產函數。這表明技術創新就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內在邏輯,歸根結底,是技術因素決定了部門(產業)的現代性或主導性。現代產業體系應該是當代領先且面向未來的、基于新技術和新比較優勢基礎的、可持續的具有長期國際競爭力的新型產業體系。加快從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不但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戰略支撐。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深入發展,以下一代通信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一方面正在改變著傳統產業的技術狀況和生產方式,另一方面則推動一大批新興產業的發展,導致產業合作網絡、產業鏈與價值鏈的創新組合。當這些新興產業逐步成為產業體系的核心支柱與主導產業時,現行產業體系就脫胎成為現代產業體系了。因此,發展核心技術、掌握產業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發揮創新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獨特作用,使創新成為產業升級的持續驅動力,以實現現代產業體系的目標要求。
第三,構建創新-產業動態化的技術創新趕超機制,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上。在經濟變遷過程中創新的關鍵性作用要落在“產業化”上。伴隨著創新投入強度的提升和創新產出的爆發式增長,我國以全要素生產率為代表的技術的進步水平并沒有得到明顯提升,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創新與產業存在脫節,導致現實轉化率低。近年來日益激烈的全球貿易、產業與技術競爭都充分表明了“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發展上”的緊迫性。世界產業發展呈現出的創新融合發展的大趨勢,既表現在三次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也表現在科學與技術、技術與產業的融合創新發展。創新的增長效應,并不僅僅取決于研發投入、科技論文和專利的多寡,而依存于創新與產業一體發展的過程。創新-產業動態化機制的重要意義在于,從技術趕超和產業升級兩方面同時作用于結構變遷。近年來不斷涌現出的新的驅動技術趕超的動力因素,如移動互聯網、5G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創新形態,為技術趕超提供了更多機遇,但是能否將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因素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以推進結構現代化,其關鍵仍然是要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的融合,以形成創新-產業動態化的技術趕超機制。現代產業體系應該是產業創新與技術創新的有機結合,技術創新一定要落在產業上才能轉化為經濟增長動能。
??? 相關閱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全面把握“十四五”規劃建議的重大意義和亮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為引領,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趨勢,高質量完成地方“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民生建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打通國內經濟大循環,重在釋放內需潛力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破題“十四五”,以國內大市場促進大循環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智能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人民調解在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五年規劃:“中國之治”的獨特優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農民主體權益,夯實糧食安全之基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和前提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全面認識五年規劃和遠景目標的演變和內涵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實施“四個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節兩種作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理解和把握“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要義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高質量金融開放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開拓全球合作新局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