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經濟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定;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副教授 韓文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離不開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意味著閉關鎖國,相反,堅定推進對外開放,以金融開放為重要著力點,鼓勵外資和境外金融機構參與我國金融市場,提升國內金融體系的競爭水平和治理能力,可以助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漫畫/尹志燁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中國金融體系在逐步完善,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增強。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金融體系為實體經濟運轉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穩住經濟基本盤保駕護航,助力我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最近幾年來,中國政府采取多方面舉措推進國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比如,對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逐漸放開了投資額度,有些市場甚至不再設置投資額度;取消了對銀行、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等領域的外資持股限制,降低了資產規模、經營年限等股東資質方面的限制;同時在企業征信、信用評級、支付清算等領域給予外資國民待遇;積極推動會計、稅收和交易制度的國際接軌等。相應地,我國金融開放也取得一系列進展。比如,MSCI、富時羅素指數和標普道瓊斯指數等國際知名指數先后納入中國股票與債券,提升人民幣計價股票與債券對外資的吸引力。今年2月下旬到4月底,各國股市連續暴跌的時候,我國A股市場表現出極強的抗跌韌性,相對美股估值也具有競爭優勢。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9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該機構為境外機構托管債券面額達24619.55億元,環比增加1178.31億元,增幅為5.03%。這已是自2018年12月份以來,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21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但是,目前我國金融開放事業還遠未完成。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則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異,現行的信息披露、退市、賣空、投資者保護等制度都不夠完善,導致境外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投資行為謹慎,投資期限較短。事實上,截至今年9月初,境外投資者通過滬深港通持有我國股市的股票市值2.01萬億元,如果加上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持股,所有外資持有我國流通股市值的比重不到5%,遠低于日本和韓國股票市場流通市值超30%的外資占比。類似地,我國債券市場外資占比不到4%,人民幣占全球儲備資產比重不到3%,銀行業外資占比不到2%,因此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大力推進金融開放可以有效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從而給予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更精準的金融支撐。一方面,加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力度,能夠吸引境外高水平金融機構來華開展業務,引入成熟的市場規則和投資理念,提升市場透明度、改善公司治理,提升資產定價、風險管理、資金融通等核心能力,進而提高“內循環”中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能夠提升外資的投資便利性,增強國際投資者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投資意愿和信心,進一步暢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要素資源自由有序流動,實現良好的循環局面。同時,主動開放金融市場,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努力承擔必要的國際金融責任,有利于從根本上規避脫鉤風險和改善外部環境。
堅定推進高質量金融開放,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需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用市場化和法治化手段來推進金融開放。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推動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改革,完善退市制度,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防止行政管理的過度介入,加強投資者保護,改善國內投資者的結構,為投資者提供良性競爭環境,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制度體系,從而有利于提高境外投資者對我國金融市場的信心,吸引長期投資。
二是落實已出臺的金融開放措施,營造一視同仁、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引進更多高水平、專業的外資金融機構來華開展金融業務,鼓勵其與國內金融機構在產品、業務、管理和人才培訓等方面進行合作,提升我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健全具有開放和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
三是不斷提高金融雙向開放的水平,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合作。既要大力引進境外專業金融機構來華開展業務,也要支持境內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走出去,改善我國資本市場生態。尤其需要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向金融開放,這既有助于促進國內金融市場發展,又有利于依靠貨物與服務貿易、直接投資、跨境信貸等方式輸出的人民幣通過金融市場投資回流國內,實現資金的雙循環。
四是提高開放條件下的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確保國家金融安全。《建議》指出積極參與多雙邊區域投資貿易合作機制,推動新興領域經濟治理規則制定,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十四五”時期要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改革,不斷優化金融監管制度,提高監管能力,及時防范和化解跨境資本市場風險。健全跨境資本監測和風險預警機制,做好輸入性風險防范應對,不斷提高開放環境下資本市場運行的活力和韌性。
五是充分利用好國內外金融科技進展,推動新的金融業態、金融產品和金融傳統發展模式,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建議》要求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金融科技能夠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將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覆蓋的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納入金融體系,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提高居民對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有利于推動內循環發展。
總之,通過以上改革措施,我國將能夠有效推進和深化金融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市場化改革促更大的開放,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
(本文是“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安全協同創新中心2020年度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RXT202005)
相關閱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全面把握“十四五”規劃建議的重大意義和亮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為引領,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趨勢,高質量完成地方“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民生建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打通國內經濟大循環,重在釋放內需潛力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破題“十四五”,以國內大市場促進大循環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智能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人民調解在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五年規劃:“中國之治”的獨特優勢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農民主體權益,夯實糧食安全之基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和前提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全面認識五年規劃和遠景目標的演變和內涵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實施“四個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節兩種作用,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理解和把握“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