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 周躍輝
科學確定五年規劃的主題主線,是每一份五年規劃綱要的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明確了新的五年規劃綱要主題。相比“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綱要主題,既一脈相承又有所創新。
那么,全會為什么將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十四五”時期發展的主題?我們看到,“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
從國際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深刻調整,外部環境日趨錯綜復雜;從國內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因此,科學確定“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顯得尤為重要。
全會將“十四五”發展的主題確定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歷史和現實的必然選擇。當前和“十四五”時期,我國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凸顯,治理效能將會進一步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這些事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的重大事項,都要求我們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更明確地說,高質量發展,就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是發展的根本主題。
“十四五”時期如何貫徹落實好這一主題?這就要求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部署要求,保證是“十四五”時期,以下這些重大任務能夠如期落地:堅持新發展理念,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等。以上這些重大任務,也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和戰略路徑。
進一步來說,整體上看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推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當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不是說就不重視需求端了,我們還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值得指出的是,創新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十四五”發展時期,我們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同時,要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相關閱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全面把握“十四五”規劃建議的重大意義和亮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為引領,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