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中國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本課主題】

  中國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主講嘉賓】

  韓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國際儒聯理事及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孔子學會理事、孔子文化全球傳播委員會專家顧問團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儒教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等。主要從事中國思想文化史、儒學、國學研究,先后參與過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早期文字與文化研究”(2005-2008)《儒釋道三教關系史研究》(2012-2016)等科研項目,先后在《哲學研究》《孔子研究》《社會科學戰線》等刊物發表論文上百篇,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論》《儒法整合:秦漢政治文化論》《孔學述論》《中國文化通論》《儒家人文精神》《儒教的現代傳承與復興》《儒學新詮》等,主編《中和學刊》《中和叢書》《國學論衡》等。

  【觀點摘編】

  先秦時期的中國曾有過著名的“和同之辯”,最終形成了中華文化崇尚“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孔子在其思想的不同層面貫注了“和而不同”的觀念。如在處理社會關系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群而不黨”“周而不比”“泰而不驕”。在政治上也主張“和而不同”,他的主導思想是“為政以德”,但又主張恩威并施,德刑兼用,寬猛相濟,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政治上的“和”。在處理民族關系問題上,他繼承夏夷之文化差距,又注意對少數民族平等相待,發現周邊文明長處,提倡進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和睦。基于“和同不同”理念,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善于吸收世界各族文明的優秀成果。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