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本課主題】
價值觀自信從何而來
【主講嘉賓】
陳曙光,1975年生,湖南瀏陽人。教育部首屆青年長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央“馬工程”專家,教育部“馬工程”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兼任中央編譯局國家高端智庫特約研究員,湖北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全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學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延安大學兼職教授。近年來,關于“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話語”的研究成果獲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和多位省部級主要領導重要批示,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2016年5月17日,應邀出席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
【文字實錄】
所謂價值觀自信,乃是指一個民族、國家對自身價值追求的堅定信仰、執著堅守和自覺實踐。價值觀自信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內容,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民族文化心理成熟的重要標志,也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集中體現。缺乏價值自信的國家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強國。
但是,價值觀自信不是無條件的,自信當有自信的理由和底氣。我們的價值觀自信從何而來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源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追求,脫胎于中華文化的豐腴沃土,內生于當代中國的歷史性實踐,契合于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具有深刻的理論基礎、文化基礎、實踐基礎和世界視野。
其一,價值觀自信來自于馬克思主義所占領的科學和道德的雙重高地
馬克思主義從不掩飾自己的價值追求,那就是: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追求全人類的解放,追求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上屬于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代中國形態。
當代中國的價值自信首先源于馬克思主義站在了社會科學的制高點上。馬克思主義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和不容置疑的邏輯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為人類社會的發展,為全人類的解放,指明了正確的方向,第一次破解了“歷史之謎”,奠定了一座至今難以企及的思想高峰。今天的世界正按照馬克思所描述的發展軌跡前進,全球化的進展正在繼續為馬克思主義作“注腳”。“馬克思”仍然是這個時代無法繞過的巨大身影。
當代中國的價值自信還在于馬克思主義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馬克思主義矢志不移地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將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馬克思畢其一生研究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目的是批判資本主義,埋葬資本主義!只要這個世界上還存在剝削、壓迫、不平等,馬克思就永遠活在勞動人民和一切追求進步的正直人士的心里,馬克思主義就始終是人們追求解放的一面旗幟!
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引構成價值觀自信的深刻基礎。有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有了引領和整合復雜社會思想意識的強大力量。
其二,價值觀自信來自于中華文化的豐厚滋養
每一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固有的文化根脈。作為世界上唯一未曾斷裂的文明,中華文明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基礎,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寶庫。作為一個生長于五千年文明沃土中的古老國度,中國沒有理由成為一個物質崛起、精神塌陷的跛腳國家,沒有理由成為失卻精神自我、四處漂泊的流浪國家,更沒有理由成為依附西方、寄人籬下的“香蕉共和國”。一言以蔽之,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傳承,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有理由、有自信支撐起我們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有了她,任憑光陰流轉、萬年飛度,任憑風云變幻、時局危艱,中華民族始終沒有迷失精神自我,始終挺立起驕傲的脊梁。中華文化是中國兒女的獨特精神世界,是億萬華人須臾不可分離的精神家園,一想到她,四海為家的炎黃子孫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飄零世界的中華兒女就有了“歸家”的感覺。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厚重文化足以支撐起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的內生特質和遺傳慣性,它根植于中華文化的沃土,潛藏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是中華傳統文化優質基因的當代復活和嶄新呈現。
其三,價值觀自信來自于中國道路的巨大成功
中國道路的成功構成價值觀自信的實踐基礎。中國道路不是西方模式的復制品,中國道路有其自身的特殊元素,中國特色的價值理念就是其內核。解碼中國道路的成果不能忽略價值維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走出了一條與西方完全異質、卻更加成功的現代化之路,為自己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也給全世界奉獻了諸多具有普遍價值的中國智慧。中國道路的巨大成功,不是共產黨人的自我吹噓,而是實踐給出的答案。今天,中國的GDP大致相當于兩個日本,三個德國,四個英國,五個印度,六個意大利,七個加拿大,八個俄羅斯。中國連續40年中高速增長,現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這不能不說明我們的道路是成功的,體制是有效的,不能不說明這條道路的內核——價值觀是正確的。中國在西方的夾擊中求生存,“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真可謂“風景這邊獨好”。難道“中國道路”的巨大成功還不足以撐起我們的價值觀自信?
其四,價值觀自信來自于對人類文明的吸收借鑒
自信不等于自大。價值觀自信本質上應該是一種兼收并蓄、從容吐納的自信。能不能正視自身文化的弱點,敢不敢包容外來文明的優長,正是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有自信的表現。
現代西方的核心價值觀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同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比較起來,是歷史上的一大進步。以平等謙遜的心態對待西方,以西方為鏡鑒反觀自我,目的不是為了“讓自己變成西方”。保持自身的好,吸收西方的好,將自己的好與西方的好相加,結果一定比西方更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開放不僅意味著向歷史開放,向實踐開放,也包括向西方開放。自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以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權的洪流發端于西方,席卷全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逆潮流而動,而恰恰是體現了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不是背離人類文明的基本共識,而恰恰是吸收了人類文明的積極成果;不是拋棄了世界人民的價值追求,而恰恰是反映了不同文明所承載的共同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中國的方式呈現出來了的世界文明成果,是抹上了中國色彩、添加了中國元素的人類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