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三個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 />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本課主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特征
【主講嘉賓】
陳曙光,1975年生,湖南瀏陽人。教育部首屆青年長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央“馬工程”專家,教育部“馬工程”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兼任中央編譯局國家高端智庫特約研究員,湖北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全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學學會理事,湖北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延安大學兼職教授。近年來,關于“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話語”的研究成果獲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和多位省部級主要領導重要批示,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2016年5月17日,應邀出席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
【文字實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三個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厘清:
第一,是“中國自己”的,而非舶來品。
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由中國人自己書寫。一直以來,總是有人打著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旗號,期望以西方的價值模式作為我們的選擇,以西方人的智慧來解決我們的問題,即所謂“西化論”。“西化論”者將文化權力和文化責任交給了西方人,把價值選擇的方向和標準定位于“他者”,這不是一個高明的選擇,而是一種文化責任的缺失,是文化權力的放棄,是一種“文化軟骨病”。然而,盲目地將西方人無償提供的價值觀念置入中國的實際,由于無視中國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的特殊性而必將出現水土不服的結果,最終陷入西方人所預設的“美麗陷阱”。因為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對于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而言,對于中國的現實國情而言,恐怕是“水中月”、“鏡中花”,只能起到“隔岸觀火”、“隔靴瘙癢”的作用。當然,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代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這就決定了兩大核心價值形態之間必將處于長期共存、互相借鑒的復雜關系。
第二,是“馬克思主義性質”的,而非任何其他主義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本質上說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形態、當代形態和中國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強烈的階級性和政治性,凝練核心價值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性質,因此將某些中性的概念提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恐怕是不可行的,將封建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采取“拿來主義”的策略也是不可取的。比如,現在有人提出將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忠孝、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等重新上升為核心價值,這恐怕是不現實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是前資本主義時代的產物,實質上是封建主義性質的文化,它沒有經受過近代科學的洗禮和工業革命的煎熬,從總體上來說,它仍然是落后于作為現代工業文明產物的資本主義文化;至于和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文化相比,它更是低一個層次。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在農耕文明時代曾經是先進的,但在現代工業文明時代,它的意義范圍和作用領域則是有限的。如果試圖用它解決諸如現代社會治理、現代政治建構、經濟社會發展等諸多時代課題,解決全球治理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復古論”奢望以古人的智慧來解決今人的問題,將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和命運的神圣使命托付于古人,這是被歷史徹底拋棄了的方案。
第三,是“社會主義階段”的,而非任何其他階段的。
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遵從生活實踐的邏輯,體現強烈的現實取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活水,如果拋開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而主觀地建構一套價值觀,即使建起了也難以落地生根。為此,一方面,我們要看到社會主義階段還很長,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有高遠的視野和前瞻性的思維,這樣才能適應中國未來發展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然會為更高級的階段所代替,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應超越發展階段,提出只有未來社會才能確立的核心價值觀。比如,有人以“人民民主、共同富裕、中華復興、世界大同”或“自由個性、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作為核心價值觀,我以為,這中間恐怕有的內容就超越發展階段了。“世界大同”、“自由個性”作為未來理想社會的核心價值也許是成立的,但對于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來說則為時尚早。
第四,是“核心”部分,而非邊緣部分。
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很多,但不是所有的價值觀念都可以上升為核心價值觀。學術界目前已經涉及到的90多個范疇絕大多數都屬于社會主義價值觀,都不應該否定。但所謂核心價值觀之“核心”,就是要體現崇高性、先進性和主導性的特點。所謂“崇高性”就是要占領道德制高點;所謂“先進性”就是要體現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把握、對歷史發展方向的定位;所謂“主導性”就是要引領社會的發展進步。比如,“互助”、“友愛”、“團結”、“進取”、“發展”等范疇就不具有崇高性的品質,期待以此來占領道德的制高點就顯得勉為其難。再比如,“忠孝”、“仁義”、“明禮”、“孝悌”、“廉恥”等范疇就不具有先進性的品質,期待以此來把握人類的前途命運、引領中國發展的前進方向就顯得力不從心。還比如,“團結”、“和平”、“勞動優先”等范疇就不具有主導性的品質,期待以此來支撐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建設就顯得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