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本課主題】
家風和政風相互滋養
【主講嘉賓】
周文彰,曾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現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兼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第六屆中國書協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科研成果獲得省優秀科研成果獎、省部級“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
發表了大量論文、文章和訪談,出版專著《狡黠的心靈》《從歷史走向現實》《綠島傻想》《特區導論》《并非傻想》《總想有心意》《效果是硬道理》《凡事都要下功夫》《撞鐘就要撞響》《周文彰詩詞選》《再造生活: 書法當代價值的親身體驗》等,譯著《康德》《理由與求知》《當代認識論導論》等。
【精彩論述】
家風為政風提供道德基礎,意思是說,家風對一個人的道德養成是十分重要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良心就是最先在家庭環境中形成的;好的家風一定有利于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我們熟知的“岳母刺字”說明,岳母對岳飛的嚴格教育,對岳飛后來英勇善戰、忠心報國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包拯嚴厲要求后代不犯臟濫,不違其志,否則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對包氏后人產生了重要影響。好的家風就是有效的教誨、無言的氛圍,讓家人深受感染和熏陶,助推立德立行、成人成才。
政風為家風增添政治內涵是說,領導干部好的政風,會要求家庭成員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更加自覺約束自己;領導干部會告訴家庭成員,我們家的家風如何,不僅關系這個家庭的形象,而且關系到領導干部的形象、黨的形象,從而使家風多了一層政治上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對領導干部來說,家風正則作風正、律己嚴,家風正則坐得穩、行得正。周恩來總理曾專門召開家庭會議,定下 “十條家規”:晚輩不能丟下工作專程去看望他;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買飯菜,有工作的自費,沒有工作的總理代付伙食費;看電影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準用招待券;不準請客送禮;不準動用公家的車子;個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別人辦,生活要艱苦樸素;任何場合都不要講出與總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另一層意思:家風為政風提供親情動力,政風為家風增添社會壓力。
家風為政風提供親情動力是說,好的家風以親情的愿望和力量,推動或感召領導干部樹立好的政風。習近平同志走上領導崗位后,母親齊心立即召開家庭會議,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習近平工作的領域從事任何經商活動。正是因為好的家風能為領導干部的政風提供親情動力,全國各地廣泛開展“賢內助”活動。例如,新疆維阿克蘇市紀委、市婦聯聯合召開第十九個黨風廉政教育月“家庭助廉”座談會,干部家屬發布《“當好廉內助,樹立廉政風”倡議書》,并簽訂了《廉潔家庭承諾書》,表示讓家庭成為遠離腐敗的港灣。開展這項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讓干部家屬始終繃緊廉潔這根弦,常念緊箍咒,幫助家人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
政風為家風增添社會壓力是指,社會對從政者的期盼和監督,必然對領導干部的家風帶來巨大的社會壓力:他們強力要求家庭成員只能向好向善,不能隨意造次。毛澤東主席在家風上堅持三條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不允許子女搞特殊化,要求他們與老百姓一樣,他常說的一句話是:“誰叫你是毛澤東的兒女呢?” 這一句“誰叫你是毛澤東的兒女呢?”道出了領導干部身份對家庭必須嚴加要求的重要性。我不止一次地聽說,許多領導干部要求子女開車小心不要出交通事故,在學校不要做特殊學生、在工作單位不要做特殊職工,因為一些事情發生在普通家庭根本不是事,要是發生在領導干部家庭就會成為大新聞。這就是領導干部身份為家庭帶來的社會壓力,這種壓力反過來促使許多的領導干部嚴格抓好家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