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本課主題】
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主講嘉賓】
李君如,浙江鄞縣人。1972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政史系,1981年經中國社會科學院招考進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歷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國改革開放論壇副理事長。曾任上海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副局長,中央黨校副校長。
著有毛澤東研究"三部曲"--《毛澤東與近代中國》、《毛澤東與當代中國》、《毛澤東與毛澤東后的當代中國》獲第11屆中國圖書獎;《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獲全國"五個一工程"1991年度優秀論文獎;與夏禹龍合著的《鄧小平的管理思想和領導藝術》,獲全國"五個一工程"1992年度優秀論文獎 。
【觀點摘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這就需要有先進的價值觀念支撐。而要建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只有從國家、社會、公民個人三個層面都形成與此相適應的價值觀,才能獲得成功。其次,這是現代化進程面臨問題的要求。我們現在面臨的是多層次多層面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地說過,這三個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再次,這是由國家、社會、公民個人三者的關系決定的。恩格斯說過,國家是從社會中產生、自居于社會之上并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特殊力量,講的就是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從國家的起源上講,在社會中各種利益矛盾特別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情況下,社會中占優勢的階級就建立起國家這樣的上層建筑;從國家的存在狀態看,它居于社會之上統治和管理著社會;從國家面臨的風險看,它極有可能被權力所異化,走向反面。至于在社會中,又有一個社會與公民個人的關系。社會是由公民個人組成的,可以說是公民個人的總和;但公民個人又有不同的利益要求,社會只能尊重公民個人而不能包辦公民個人的利益。這就發生了社會與公民個人的復雜關系。所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考慮這三個層面不同的特點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