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本課主題】
漢朝的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
【主講嘉賓】
徐光春: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1984年以后,徐光春曾先后任新華社安徽分社副社長、黨組書記,上海分社社長、黨組書記,北京分社社長、黨組書記,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總編輯。1995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主管新聞宣傳工作;2000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黨組書記;2004年起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2009年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任命徐光春為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0年起任中央巡視組組長。是黨的十五大新聞發言人,十五屆中紀委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先后出版《哲學與新聞》、《漫談新聞出版》、《新聞縱橫談》、《我說新聞》、《新世紀廣播影視散論》、《中國廣播影視的改革與創新》、《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高級干部文庫:跨越的腳步——推進中原崛起的實踐與思考》、《學習理論文庫:徐光春自選集》、《文化的力量》等十幾部著作。
【觀點摘編】
公元前133年前后,匈奴頻繁地大舉進攻西漢北方郡縣,掠奪財物,屠殺民眾,霸占土地。為保衛家園,漢軍奮起抗擊,其中漢將衛青、霍去病統領漢軍抗擊匈奴的三次戰役最為著名。一是河南之戰。公元前127年,匈奴右賢王、白羊王、樓煩王占據陰山、河套等黃河以南地區,以此為據點,不斷侵擾漢朝邊民,并對漢京師長安構成很大威脅。漢武帝下令抗擊匈奴,收復河南,徹底解除匈奴對長安的困擾。于是派將軍衛青、李息率兵出內蒙托克托旗,沿黃河北岸西進,迂回到隴西,對黃河以南的匈奴軍隊大包圍,發起突然襲擊,匈奴軍隊卒不可防,大敗而逃,西漢完全恢復了秦末漢初被匈奴占領的河套地區,并在當地設郡置縣,重修長城,移民10萬定居,筑成反擊匈奴入侵的強大基地。
二是河西之戰。河西指今甘肅武威、張掖、酒泉等地,位于黃河以西,是中原至西域的必經之路。匈奴驅逐大月氏國以后,占據河西,切斷了漢與西域交往的通道,并頻繁襲擾漢朝西部地區的百姓。為此,公元前121年,漢皇命將軍霍去病率騎兵萬人出征河西。霍去病率兵出征斗志昂揚,出隴西,經金城,越烏鞘嶺,穿過匈奴的五個王國,邊走邊打,一路捷報。又越過焉支山,奔襲千里,與匈奴主力軍短兵相接,奮勇殺敵,殺死盧胡王、蘭王,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等大臣,殲敵近9千,匈奴敗軍狼狽逃竄。這年夏天,霍去病再次率兵西征,從甘肅慶陽出發,越賀蘭山,繞居賢澤,在黑河流域再戰匈奴渾邪王、休屠王的軍隊,大獲全勝,殺敵3萬余人,包括眾多王侯、國戚、大臣、將軍在內的2500多匈奴官兵投降。戰后不久,匈奴渾邪王率4萬余人投降漢朝。河西之戰使西漢重新收復河西大片疆土,沉重地打擊匈奴侵擾的氣焰,而且切斷了匈奴與羌人聯系的通道,加強了中國與西域各國的經濟與文化交流。
三是漠北之戰。匈奴吸取前兩次戰爭的教訓,把軍隊主力和人畜轉移到蒙古大沙漠以北。為徹底消除來自西北向的匈奴軍隊的侵擾,漢武帝命大將軍衛青率騎兵5萬,出定襄;命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騎兵5萬,出代郡;兩路漢軍奮勇發起漠北之戰。結果,衛青殺敵19000余人,霍去病殺敵70400余人,兩路漢軍分別到達蒙古杭愛山南端和蒙古烏蘭巴托東邊,重創匈奴主力,造成了史書上記載的“是后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的局面。衛青、霍去病取得三次反擊匈奴入侵戰爭的勝利,有效地制止了匈奴對漢朝的殘暴殺掠,保護了北部邊境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確保了漢朝領土的完整,使經濟發展和與西域的交流得到保障,其意義廣泛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