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本課主題】
核心價值觀體現中華民族千年來積淀的價值追求
【主講嘉賓】
徐光春: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1984年以后,徐光春曾先后任新華社安徽分社副社長、黨組書記,上海分社社長、黨組書記,北京分社社長、黨組書記,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總編輯。1995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主管新聞宣傳工作;2000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黨組書記;2004年起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2009年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任命徐光春為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0年起任中央巡視組組長。是黨的十五大新聞發言人,十五屆中紀委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先后出版《哲學與新聞》、《漫談新聞出版》、《新聞縱橫談》、《我說新聞》、《新世紀廣播影視散論》、《中國廣播影視的改革與創新》、《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高級干部文庫:跨越的腳步——推進中原崛起的實踐與思考》、《學習理論文庫:徐光春自選集》、《文化的力量》等十幾部著作。
【觀點摘編】
那么,深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和內核,即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和積淀下來的價值追求是什么呢?翻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品味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不難看出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的,內容非常豐富,表達各有千秋。但是從思想本質上來看,從一以貫之的發展脈絡來看,從全民族共識、共求、共有的特征上來看,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主要體現在愛國、仁義、重民、講德、行善、尚和、守信、進取等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曾就這個問題強調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習總書記這段話至少有三層深刻的含義:一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樣一些珍貴的價值理念和價值追求;二是這些珍貴的價值理念、價值追求,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還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三是對這些仍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時代價值,要“深入發掘和闡發”。
習總書記的這段講話,實際上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我們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精髓和內核,它集中地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特征和價值追求。它的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國人民共識、共求、共有的思想文化精髓、道德行為規范和崇高價值追求。它的價值追求的具體內容即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是從國家層面提出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是從社會層面提出的;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從公民層面提出的。這三個層面、12個方面的要求,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深刻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養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征、民族特點,是當代中國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全體人民共識、共求、共有的時代價值。而這一時代價值,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色彩,又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印記;既充溢著當代中國的時代氣息,又飽含著古老中國的文化積淀。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源和血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一句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