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本課主題】
永州在漢文化上的體現
【主講嘉賓】
徐光春: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曾任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1984年以后,徐光春曾先后任新華社安徽分社副社長、黨組書記,上海分社社長、黨組書記,北京分社社長、黨組書記,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總編輯。1995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主管新聞宣傳工作;2000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黨組書記;2004年起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2009年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任命徐光春為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0年起任中央巡視組組長。是黨的十五大新聞發言人,十五屆中紀委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先后出版《哲學與新聞》、《漫談新聞出版》、《新聞縱橫談》、《我說新聞》、《新世紀廣播影視散論》、《中國廣播影視的改革與創新》、《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高級干部文庫:跨越的腳步——推進中原崛起的實踐與思考》、《學習理論文庫:徐光春自選集》、《文化的力量》等十幾部著作。
【觀點摘編】
我還想講一講永州與漢文化的關系。應該說河南永州在漢文化中有重要影響和重要地位。永州地處河南東部,與安徽接壤,與江蘇相望,古稱攸地之永,因常遭水患而永不淹沒而叫永城。
永城與漢文化的關系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漢文化產生的起點。永城離漢高祖劉邦老家江蘇沛縣不遠。劉邦曾任秦朝亭長,秦末發生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響應陳勝、吳廣的行動,在永城芒碭山斬蛇起義,從此邁出了開創漢朝一統天下四百余年的第一步。沒有劉邦的起義,沒有漢朝一統天下的開創,也不可能有漢文化的出現與形成。從這個意義上說,永城作為劉邦發動起義的地方,也應該是漢文化產生的起點。至今,在永城芒碭山上還留有劉邦起義的遺跡。為紀念漢高祖斬蛇起義,高祖之子漢文帝在永城芒碭山紫氣巖前修建高祖廟,廟前立漢高祖斬蛇碑。
二、漢文化發展的亮點。永城不僅是漢高祖起義發家的地方,也是西漢時期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地區。永城是西漢高祖之孫、文帝之子劉武即梁孝王的封地,也是梁孝王及其王后的殉葬地。當時梁國封地40 余城,居天下膏腴之地,富足強盛,居西漢諸侯之首,不僅是漢朝的重要糧倉,也是朝廷錢財的主要來源,是西漢創造物質財務和精神財富較為集中的地方,也是漢文化想對比較發達的地區。這一點從永城漢朝梁國王室陵墓群開挖出來的情況可見一斑。永城北35公里處的芒碭山是漢朝梁國王陵所在地,是“斬山為廓,穿石為藏”,氣勢恢宏,獨具一格的地下宮殿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發現梁孝王墓,梁孝王王后墓,柿園壁畫墓,夫子山一號、二號墓,鐵角山一號、二號墓,僖山金縷玉衣墓,黃土山一號、二號墓,西黃山一號、二號墓,南山漢墓等20余座。
從已發掘的墓室情況可以給我們這樣幾點深刻印象:一是梁國物質財富非常豐厚。發掘出金縷玉衣四套,大批陶俑、兵馬器,以及金獅頭、金羊頭等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和財寶。據《曹操別轉》記載:“操引兵入碭,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足見孝王墓葬藏品之豐,也說明當時梁孝王生前的梁國是十分富庶的地方。二是西漢時梁國具有十分精湛高超的建筑藝術。梁王墓為山中地下宮殿式墓穴。墓穴全長56.32米,最寬處30.5米,由墓道、甬道、后室、耳室和回廊組成,回廊內有十字街、飲馬池、黑水河等,面積700平方米,容積3000立方米,全部為開山鑿石而建。梁孝王墓前有寢園,占地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主殿、寢殿、配房、前庭、庖廚、照壁、天井等,并有走廊、圍墻。梁孝王王后墓的規模更大,設置更講究,總面積1600平方米,容積6500多立方米,由2個墓道,3個甬道,34個側室,以及前庭、前室、回廊、隧道構成。內建有排水系統和水沖廁所。地下建筑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結構科學,工程規模大,建造難度大,可以看出當時的建筑水平、建筑工藝是相當高超的,也充分反映了當時漢代建筑風格和精湛藝術。
三是精美絕倫的西漢文化藝術。在保安山漢墓出土的一面彩繪青銅鏡,被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鑒定為中國最大的彩繪青銅鏡。在梁王王后墓出土的15件鎏金銅牌飾,有仙人、異獸、主賓、侍者等形象,雕刻精美、栩栩如生。鎏金獸形蓋弓帽、弩戟、臥虎型鐵鎮,造型別致,工藝精細。還有鏤空鎏金銅盧,以奔馬為主題,飾以流云紋,如奔似飛,具有珍貴藝術價值。尤其值得一講的,是墓穴壁畫、金縷玉衣和漢畫像石。在梁孝王長子劉買墓中,前廳頂部有一巨幅壁畫,有17平方米大,繪有青龍、白虎、朱雀,云霧繚繞、氣象不凡,表現了墓主人乘龍升仙的主題。這幅壁畫為稀世國寶,其藝術價值,考古價值之高,國家少見,被稱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金縷玉衣出于僖山漢墓,該金縷玉衣長1.76米,共有玉片2008塊,為男性衣著,是繼河北劉勝墓金縷玉衣出土后的又一重大發現。漢畫像石發掘于僖山南坡,此處的漢畫像石既不同于南陽漢畫像石的古拙豪邁,又不同于新密漢畫像石的工整細膩,而是界于兩者之間獨有的生動寫實的藝術風格。三、漢文化研究的熱點。
永城是漢朝發家之地,永城是漢之經濟、政治、文化的要地,永城又是漢文化比較集中又有代表性的勝地,這里傳說多、遺址多、文化品類多、文物數量多,而且不少是全國少有的漢文化之珍品。因此,長期以來永城成為海內外研究漢文化的熱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