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本課主題】
需重構鄉賢文化踐行核心價值觀
【主講嘉賓】
胡彬彬,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政協第十一屆常委。他被形象地稱為“村長教授”,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把中國傳統村落文化的保護推向了國家文化保護戰略,同時把中國村落文化研究引入國家人文學科領域。
【文字實錄】
隨著近些年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市,使得村落被遺棄空置。同時,如同清末民國時期,鄉村文化精英出于經濟等利益的考慮紛紛走出農村,定居城市。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也很少再返回家鄉。
近些年來,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積極倡導鄉賢文化。《光明日報》去年推出“新鄉賢·新鄉村”系列報道,在全國各地發掘“新鄉賢”和“鄉賢文化”與新鄉村建設的新聞故事、新聞人物和新鮮經驗,給了我們重要啟示。新鄉賢的主體范圍更加寬泛了,包括鄉村干部、文人學者、退休官員、企業家、科技工作者、海外華人華僑等。他們視野開闊,資源廣泛,對于哺育自己的家鄉念念不忘。他們當年從鄉村走出,經過了社會的磨礪,成為精英。如今返回故鄉,或以自己畢生所集聚的能力奉獻家鄉建設,反哺故園。鄉賢文化對于新農村建設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當前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掘與實踐表明,鄉賢文化是可資利用的重要文化資源。當代鄉賢在農村基層建設,傳統村落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我們需要重建鄉賢文化,在當今農村社會中呼喚新鄉賢。新鄉賢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被稱為“小草皇后”的長沙當代新鄉賢梁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999年,她辭掉在北京的高薪職位,回到家鄉創業,當起了一名在田里種草的農民。創業之初,她經常自己卷起褲管下地干活。十多年來,梁偉一直有一個“添綠自然、產業報國”的夢想。2010年,梁偉根據“萬企聯村、共同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對長沙市蓮花鎮立馬村的8000畝土地實行整村流轉,發起成立農業合作社,農民不僅可以獲得租金收入、工資收入,還可以獲得優先股股金分紅收入。不僅如此,梁偉還帶領公司對貧困戶家庭進行支援幫助,收購困難戶家中農產品,解決殘疾人員工作問題。現在,梁偉的天泉草業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無土草毯生產、屋頂綠化和生態護坡的綜合行環保企業。天泉生態草業園也成了省“同心工程”重點示范項目。
梁偉不以自己的成功為終點,同時也幫助鄉里其他人致富,關愛并資助困難群體,這就是“友善”;能將產業做強做大,這就是因為梁偉身上具有“真誠”的品質和“敬業”的精神,因此而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分擔國家的環境之憂并踐行“添綠自然、產業報國”的創業理念,就是“愛國”。可見,在新鄉賢梁偉的身上,完全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基本規范和要求。
在城鎮化的浪潮中,農村優秀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動,正所謂“秀才都擠進城里”,有人不禁叩問“鄉賢何在”?從現實情況看,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為“新鄉賢”的主體。
“鄉賢文化”從某種意義來看,就是某一個地域中的優秀文化。一方鄉賢,在一方鄉土中的人文道德力量不可謂不大,由一鄉及一縣,由一縣及一省,由一省及全國,所謂聚溪成流,其影響不可忽略低估。今天我們提倡“新鄉賢”文化,既是在延續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也是在新時代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新鄉賢文化的弘揚有很強的示范引領作用,他們的嘉言懿行能夠像古代的鄉賢一樣垂范鄉里,涵育文明鄉風,并進一步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