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本課主題】
“禮”是中華文化的核心
【主講嘉賓】
彭林,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中國經學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長年從事中國古代史與學術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兼任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華夏文化交流促進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全國政協“人民政協講壇”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儀禮》復原與當代日常禮儀重建”首席專家。
【觀點摘編】
“禮”的概念,在中西文化中都有。西方文化中的“禮”屬于交際手段,而中國文化中的“禮”,相當于西方人所說的“文化”,幾乎是無所不包的?!岸Y也者,理也”,兩者互通。所有跟道德理性有關的規范,包括個人修養、人際交往法則、國家典制乃至天人關系,都屬于“禮”的范疇。
比如《周禮》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分掌邦政,全都屬于“禮”。再如,《禮記》的《月令》篇,按一年12個月為序,記述天象、物候、政務、法令等,要求人們遵循自然節律安排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例如在春天不許掏鳥窩,不許砍伐幼樹,不許捕捉懷孕的獸,這些也都屬于“禮”。儒家的任何理念,都是通過“禮”來變為現實的。
不同于西方民族國家,中國的“禮”是高于方言和風俗的文化,想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站在更高的層次來看待中國,“禮”就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撇開“禮”談中國文化,就把中國文化談虛了、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