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
【本課主題】
全民修身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探路
【主講嘉賓】
薛曉峰,男,漢族,1961年6月出生,山西省汾陽市人,1977年4月參加工作,199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新聞學專業畢業,碩士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高級記者、翻譯、編輯,武漢大學、湖南大學、暨南大學兼職教授。現任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廣東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省第十屆人大代表;第八屆市委委員,市第九次黨代會代表;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
建立健全多方位修身網絡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動已啟動兩周年,薛曉峰指出,要深入推進“鞏固年”工作,力爭全民修身行動實現更大跨越。他說:“要以1000多家修身學堂為主陣地,以自我提升為內動力,以主題活動為助推器,以知行合一為檢驗劑。”
【精彩論述】
今年4月,中山市出臺《關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進一步推進全民修身行動的意見》。結合這個《意見》,我認為,進一步推進全民修身,關鍵是打好“四張牌”。
一是走群眾路線,打好“全民牌”。首先,要堅持全民修身行動的出發點與歸宿點不變——那就是“一切為了群眾”;其次,開展全民修身行動要“一切依靠群眾”;再次,開展全民修身行動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百姓點菜,政府配餐”;最后,修身要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
二是虛功實做,打好“實踐牌”。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所以,全民修身行動不但要樹立知行合一的道德信仰,更重要的是把道德認知轉化為行動自覺。全民修身行動不但“看起來很美”,還要“干起來很實”。打好實踐這張牌,關鍵在“三個融入”:融入日常文明禮儀的實踐之中,從禮儀、禮節、禮貌入手,將“三禮”作為開展全民修身行動最基本的實踐形態;融入生產實踐與社會治理之中,把全民修身行動作為服務業發展、服務型社會、服務型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融入志愿服務以及其他各種修身活動實踐之中,將志愿行動作為醫治社會“道德傷疤”、彰顯人性光輝的靈丹妙藥。
三是以“文”化人,打好“文化牌”。通過全民修身,樹立中山人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尊。中山人要有“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的態度,要帶好頭,繼承、發揚好傳統文化,充分發掘具有中山本土特色的慈善文化、名人文化、產業文化,既要把全民修身融入文化產品、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之中,又要在文化惠民中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滲透。
四是可持續發展,打好“機制牌”。在一個社會中,出現一兩個好人可能是個別、偶然的現象,若要涌現出一個個好人方陣、一群人,那就應該在社會基礎、文化基礎、制度基礎上找答案。全民修身行動的成功主要在于構建了黨政主導、全民參與、典型帶動、激勵引領等機制。我們將進一步健全這些機制,認真梳理過去的好經驗、好做法,將一些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時上升為新的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地發揮機制的效用,讓修身之樹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