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本課主題】

  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

  【主講嘉賓】

  李向勇

  【精彩論述】

  老師:朋友您好!我們今天來共同探討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我們知道,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了鄧小平理論的概念,指出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并把它做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寫進了十五大修改后的黨章。那么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其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是什么?現在我們就來探討這些問題。羅晶,你對于鄧小平理論有什么印象和看法呢?

  學生:“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提出來的時候我還很小,但是在我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接觸較多的政治理論就是鄧小平理論。我覺得鄧小平理論內容豐富,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改革辯證法思維。可以說通過對鄧小平理論的學習,我更加深刻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理解了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但我還想進一步深刻了解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

  老師:你這個問題很重要!可以說,我們黨的任何一個創新理論的產生都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正如黨的十九大所說: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鄧小平理論的產生是時代要求和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

  首先,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和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和平與發展逐步成為時代的主題,這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

  其次,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于黨的工作在指導方針上有過嚴重失誤,社會主義事業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左”的錯誤。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鄧小平領導了撥亂反正,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之后,鄧小平通過領導黨深刻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成敗得失,深刻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因此,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是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和現實依據。

  總之,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學生:聽您講了這些,我理解了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它是中國共產黨人適應從“戰爭與革命”到“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轉變的產物,是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以及自身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那在鄧小平理論形成的過程中,有哪些關鍵節點呢?

  老師:您這個問題很好。我們學習理論不僅要知道它的主要內容,而且還要了解它形成和發展的歷程。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有五個關鍵節點:

  (1)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報告。這是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宣言書。之后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這一次全會標志著鄧小平理論開始形成。

  (2)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命題。

  (3)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并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觀點概括為12個方面。這些構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標志著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

  (4)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三個有利于”標準論等,進一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概括為9個方面,指出這個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這標志著鄧小平理論體系完全形成。

  (5)1997年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概念,并把它確定為黨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1999年又載入憲法。這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正式命名和確立。

  學生:老師,聽了您的講解,我明白了鄧小平理論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形成,經過黨的十二大和十三大進一步發展,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完全形成理論體系。您剛才也提到黨的十三大和十四大都對當時稱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概括和總結,關于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我也了解一些,比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等,但并不全面。您能否全面系統地介紹一下呢?

  老師:好!這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問題。黨的十五大提出,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對其主要內容9個方面的概括。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理論有四個:

  (1)社會主義本質理論。鄧小平理論的首要基本問題就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在科學總結歷史經驗和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的認識是“不完全清楚”的,但不是“完全不清楚”。鄧小平在毛澤東探索的基礎上,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就廓清了我們對社會主義的一些模糊認識,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把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科學水平。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犯錯誤,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制定的政策超越了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因此,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基礎上,明確指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階階段,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歷史階段,我們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這是鄧小平和黨對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深化了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認識,從而使我們的決策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

  (3)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鄧小平強調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對外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國策,應該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封閉只能導致落后。這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根本動力,創造了必要的外部條件。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針對長期以來,人們把社會主義等同于計劃經濟,資本主義等同于市場經濟的僵化認識,鄧小平提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可以建立市場經濟。這就從根本上破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視為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為我們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找到了一種新的實現形式,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了強大活力。

  其他五個方面的理論我們就不再做進一步的闡釋。

  總之,鄧小平理論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文化、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個方面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

  學生:聽了您的介紹,我進一步了解了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可以說,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那么它有什么樣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呢?

  老師: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它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之作。之所以說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之作,原因在于:一是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二是它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三是它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準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四是以它為開端,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第二,它是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科學指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我國逐步實現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一系列重大轉變,使我國實現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主義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大臺階,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第三,它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盡管現在的國際國內形勢和鄧小平當年有了很大變化與不同,但鄧小平理論所蘊含的主要思想、基本觀點和方法論等沒有過時,仍然具有現實的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我們必須長期堅持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

  學生:謝謝老師!

  老師:好的,我們今天的討論就到這里!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謝謝!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