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
【本課主題】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主講嘉賓】
任艷,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精彩論述】
朋友您好!歡迎觀看光明慕課。
老師:大家都知道,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亮點非常多,那么,家瑞,其中哪一部分最讓你感到振奮人心?
學生:我覺得報告中最振奮人心的部分就是在“新時代”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戰略安排,就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給人的感覺就像網上流行的那句話“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揚帆行萬里,手可摘星辰。
老師:嗯,這就是新時代戰略安排,那么,這個戰略安排(它)雖然是國家層面的安排,但實際上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就深刻地記得在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后,身邊的人都很振奮,他們都在憧憬著到本世紀中葉的時候,能夠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變成現實,見證中國將會怎樣驚艷世界。那么,作為青年一代大學生,你們又是怎樣看待這種個人命運與時代的緊密聯系的呢?
學生:我記得習大大給青年也規劃過一次“時間表”,他談到: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到本世紀中葉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這也就是說,千千萬萬的青年將全過程參與,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添磚加瓦。
老師:對,所以,剛才你說新的戰略安排是最讓你感到振奮人心的部分。那么戰略安排(它)既是一個現實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戰略安排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新的戰略安排和之前的戰略安排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這些戰略安排的制定又體現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哪些規律性特征?
老師:那么首先,對于一個國家為什么要制定戰略安排,家瑞,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學生:我們那里的人經常說“做事沒計劃,盲人騎瞎馬。”這體現了計劃安排的重要性。而且我覺得這和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努力是一個道理。孔子說凡事預則立,人生不能任性,要有短期、中期、長期規劃,在哪個年齡段要達到什么目標,使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比如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經典里面,保爾的人生目標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最終,他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老師:對,也有一句古話說得好, “謀定而后動”。一個國家的發展更不能任性,走一步算一步,走一步看一步;它在前進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未來要有明確的方向感,要確定奮斗目標、制定戰略安排,以此來凝聚共識和力量。這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發展實踐所證明。習大大就明確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學生:老師,那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啊,戰略安排為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施工圖?
老師:對,可以這樣理解啊。其實,制定戰略安排還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非常重要的方式。這就像習大大說過的,根據發展階段,制定發展戰略,一屆接著一屆辦、一代接著一代干,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重要經驗。那么,家瑞,你知道我們國家還制定過哪些戰略安排嗎?
學生:我知道,第一個中長期目標和計劃是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的“兩步走”戰略。在改革開放之后,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三步走”中前面兩個目標已經提前實現了,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黨又不失時機地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老師:嗯,那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到21世紀中葉的這30年,戰略步驟是怎樣的呢?這就是新的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它是對“三步走”戰略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完善、細化和升華。這樣一來,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就完整了啊。我們一起來捋一捋這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改革開放之初到1990年,主要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第二個階段,是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個階段,是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四個階段,是2021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五個階段,是2036年到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老師:那么,這些戰略安排實際上就體現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的規律性特征,你可以歸納出幾個方面嗎?
學生:首先,我認為這些戰略設計有一致的方向,也就是說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目標。其次,有內在的傳承連續,現代化長路漫漫,好比一場接力賽,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需要一棒傳一棒、一代接一代,前赴后繼,擼起袖子加油干。第三,有明顯的步驟階段劃分,就是把總目標階段化,發展戰略階階進,芝麻開花節節高,戰略一小步,復興一大步。
老師:對,那么總結起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就具有這樣三個特征,就是方向的一致性、戰略的連續性和步驟的階段性,概括地說,就是這些戰略安排在時間上是一脈相承,不可分割的。這也表明了我們黨在不同發展時期,總是能夠因時而變、隨事而制,在堅持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體戰略不變的同時,一直對現代化的內涵、時間表、路線圖等進行適時調整,在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中有力引領中國的發展進程。
學生:老師,我很想知道新的戰略安排具體在哪些方面進行了適時調整?
老師:就是說它到底“新”在哪些方面是吧?學生:對。老師:那么,這個“新”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是時間更早了。這個時間是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節點,由21世紀中葉提前到2035年,比原來早了15年。其次是內容更豐富了。黨的十九大站在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高度,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美麗”,體現了五位一體的有機統一。再者是要求更高了。原來的“國家”改成了“強國”。對了,你關注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都提出了哪些強國目標嗎?
學生:強國目標有很多,我記得有十二個領域,包括建設海洋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體育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交通強國、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貿易強國等。我曾經還編了個打油詩方便理解和記憶——十二領域要更強,下海上天也上網。體育教育出人才,科技文化要趕上。交通制造加把勁,貿易轉型靠質量。眾人齊心一起干,祖國前途像太陽。
老師:對,你概括得非常全面。那么,最后一點呢,就是視野拓展了。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新的戰略安排隨之將視野從“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拓展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老師:其實,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那就是這一次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沒有再提GDP翻番類的目標。那么你覺得這主要是基于一種什么樣的考慮呢?
學生:這意味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我國經濟發展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長的階段了。
老師:對。那么,在我們了解了新時代的戰略安排到底新在哪兒之后,就會想追問一個問題,那就是它調整的主要依據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呢?
學生:我覺得一方面是體現了黨的充足底氣和足夠自信。我記得毛澤東同志在1954年就曾說過一段特別令人感動的話:“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我們正在前進。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習大大也說過,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所以,將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提前1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充分的現實基礎,是實事求是的。
老師:另一方面也表明未來我國發展潛力仍然很大,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作出這樣一個安排我覺得是非常有把握的,這一具有連續性和前瞻性的戰略安排,將使中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否感受到國民心態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學生:有的,我感覺到中國人現在已經開始具備一種大國心態了,比如說今年春節期間很火的一部電影,《紅海行動》,雖然那只是一個電影,但是它為什么有那么高的票房,就是折射出國民的這種憧憬祖國真正崛起的心態。
老師:對,比如像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有時候看到外國的發展還會有些不自信,但現在我覺得更年輕的人從他們開始記事起就是生活在一個相對比較富足的社會里面,中國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從落后、跟跑、并跑,到成為很多領域的領跑者,他們正在積極地展望中國到本世紀中葉時的美麗圖景。
學生:想想再過30年,我們將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走得更遠,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老師:是啊,這也將吸引全球矚目,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好了,關于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就談到這里,感謝您的點擊、觀看!
學生: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