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
【本課主題】
馬克思的資本觀
【主講嘉賓】
龔玉敏,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精彩論述】
對談師生:龔玉敏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王 鈺 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2017級本科生
教師:觀眾朋友你好!歡迎收看光明慕課!
今天我們談談馬克思的資本觀。
王鈺,提起資本,你能想到的是什么?
學生:直覺上,我覺得資本是一個人可以去做某件事情的能力,或者說所擁有的東西,我們經常說“你有什么資本做這件事”。
口語中,它意味著某種素質、能力或機會。
但是,從馬克思主義原理的角度,字面上看,資本是資產和經營的本錢,對嗎?
教師:的確。在現象上,資本最初都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就是你說的本錢。
任何一個資本家,不管他在哪一行,首先必須籌集和掌握一定數量的貨幣,去購買各種生產要素,然后才開始生產經營活動。
因此貨幣是資本的最初表現形式,但是,貨幣不等于資本。
學生:哦?貨幣不等于資本?
教師: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物,它的出現,避免了人們在交易的時候對雙重偶然性的要求。
在物物交換的年代,人們要達成交易,得有條件。
譬如:一個牧民有羊要出售,而他需要鏟子,
你想一想,他遇到怎么樣的人才能達成交易呢?
學生:必須遇到一個剛好手上既有鏟子要出售,而且同時又需要羊的人,只有剛好遇到這樣的人,才能夠達成交易。
教師:對,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偶然性。
牧民遇到了一個賣鏟子的人,這是一個偶然性;
而同時這個人也需要他的羊,這是第二重偶然性。
兩重偶然性加在一起缺一不可,他們才能達到交易,這不容易。
而有了貨幣以后,交易就不需要滿足雙重偶然性了,只要滿足一重偶然性就可以達成。
在貨幣的幫助下,牧民只要遇到那些想買羊的人,就可以完成交易,他把羊賣掉,把賺到的錢存起來;
同時,只要見到那些賣鏟子的人,也可以達成交易,用存起來的錢買鏟子就是了。
學生:物物交易的情形下,買賣行為是合二為一的;
貨幣的出現則使買與賣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分離,
貨幣帶給所有參與交易的人極大的便利,也增加了市場交易量。
教師:是的。但是無論握有多少貨幣,若是把它鎖進箱子或是裝進陶罐埋在地下,貨幣不可能增殖,不會帶來更多的貨幣,它僅僅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而不是資本,資本的功能在于增殖。
學生:也就是說錢握在手里叫錢,投出去再生錢的叫資本。
教師:有點接近正解了。
學生:貨幣不是資本,那 用貨幣購買的生產資料呢,它們是資本嗎?
師:不完全是,要看條件。
資本通常表現為一定的物品,如廠房、機器、原材料、制成品等。因此人們在觀念上很容易形成錯覺,仿佛廠房、機器這些生產資料天然就是資本,天然就具有增殖價值的魔力。
不只是普通人有這種錯覺,經濟學家們也不例外。大衛·李嘉圖在野蠻人用來投擲野獸的第一塊石頭上,發現了資本的起源。在馬克思之前,西方學者大多數都承襲這種觀點,把資本歸結為社會生產過程中能夠長期存在并發揮作用的種種生產物資。
但是,無論以什么形態存在,物本身并非在任何條件下都是資本。
馬克思說過:“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作為直接生產者的財產,不是資本。它們只有在同時還充當剝削和統治工人的手段的條件下,才成為資本?!?/p>
他還說過:“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后者體現在一個物上,并賦予這個物以獨特的社會性質”。
學生:資本是能帶來剩余價值是價值,資本不是一種物,我們談的資本其實更應該是一種社會關系。
教師:對。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轉引過一個案例:
一位皮爾先生把價值5萬英鎊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從英國帶到新今天澳大利亞的斯旺河去, 還帶去了300名工人階級成員——有男人、有婦女和兒童。
可是一到達目的地,皮爾先生竟然找不到一個仆人替他鋪床或到河邊打水。
原來,當時澳洲有許多無主的土地可以自由耕種,那些曾經的仆人很快變成了獨立的勞動者,不再依附于皮爾先生生活。
皮爾的窘境在于:“在殖民地,擁有貨幣、生活資料、機器以及其他生產資料,而沒有雇傭工人這個補充物,沒有被迫自愿出賣自己的人,還不能使一個人成為資本家。他發現,資本不是物,而是一種以物為中介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p>
馬克思感慨道:不幸的皮爾先生,他什么都遇見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國的生產關系輸出到斯旺河去!
學生:我明白了。所以,馬克思說“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下,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系,它也就不是資本了……”
教師:是的。資本是能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是特定的生產關系。
不僅如此,資本的生命在于運動。
從社會再生產過程來看,資本不斷地從流通領域進入到生產領域,再由生產領域進入到流通領域;
從行業來看,哪里利潤高,資本就向哪里流動。
一旦停止運動,價值增殖就會消失,資本的生命就會停止。
因此,資本的運動是沒有限度、沒有止境的。
學生:老師,資本是資本主義的專屬嗎?
教師:問得好。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與普遍性、個性與共性的統一。資本也不例外。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是把資本作為資本主義特有的經濟范疇來研究的,
但他在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同時,也考察了“生產一般”和“資本一般”的問題,
揭示了資本循環周轉規律、社會再生產規律、積累規律等等,
這些都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一般規律,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屬。
學生:我還有一個問題,是關于資本的作用。
有一段話是這樣的:“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難道說資本的作用都是負面的?
教師:不是。我們學習原典要注意語境。你引用的這段話是馬克思針對資本原始積累而言的,不可泛化。事實上,除了批判,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也對資本點過贊,認為在資本逐利的過程中,客觀上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第一,創新經濟制度。資產階級無情地斬斷把人們束縛于天然首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代之以自由競爭為基礎的社會經濟制度
第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第三,變革觀念。資產階級使社會生產方式不斷地革命化,一切固定的、古老的關系和觀念都被消除了,一切新的關系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
第四,開拓了世界市場。資產階級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物美價廉是它摧毀一切萬里長城的重炮
第五,資產階級創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脫離了鄉村生活的愚昧狀態,并使農村從屬于城市,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國家
第六,資產階級日甚一日地消滅生產資料、財產和人的分散狀態,使人口密集起來,使財產日益集中。
總之,“資本一出現,就標志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
學生:這么說來,資本和資產階級的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曾在人類歷史上起到過非常革命的作用。
教師:是的。馬克思的資本觀內涵極其豐富,解讀也是多維的。
今天我們大致談到了資本的含義、資本的本質、資本的功能和作用等方面,
實際上還有更多內容值得研習。
今天就到這兒。
學生:好。
教師:感謝你的點擊和觀看。
師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