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強大力量,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現代化進程的中國答卷”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評論文章和新媒體產品,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寶貴經驗,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特色和優勢,讀懂和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作者:盤和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藍圖。《建議》指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在具體操作中,該綱要通過19個篇章進行細節闡述,包括創新驅動、強大國內市場、數字化發展等。(漫畫/張婷婷)
涵蓋全社會主體,需要多主體緊密合作
“十四五”規劃涵蓋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遠景目標,需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推動規劃實施的強大合力,將美好藍圖切實轉化為發展實效。
從公共部門來看,在提升國民素質、增進民生福祉等章節,“十四五”規劃對教育、養老、就業、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需要更好地扮演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如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強職業教育等薄弱環節,豐富人才供給結構等。
從生產部門來看,“十四五”規劃中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等內容,都是社會生產角度的規劃。“十四五”再一次強調了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的重要性,將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
從城鄉角度來看,城鄉間的資源流動和勞動力轉移仍存障礙,推進新型城鎮化需要加強城鄉合作,尤其是縣區和市區的合作。同時,根據情況采取省直管縣、撤縣設區等方式加強區域內部和跨區域的城鄉合作,調動城鄉各主體的活力。
從區域角度來看,數字經濟時代加快了資源流通速度,進一步體現出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優勢,即便各省、各地區均已經發布了自己的“十四五”規劃,但“十四五”規劃的實現絕不是各省的單打獨斗,而是各地區的有機合作,通過發揮自身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促進全社會的發展。
因此,要實現五年規劃,離不開多主體緊密合作。一方面,創新驅動發展仍是關鍵,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通產學研一體化渠道,加強高校和科研機構與政府有關部門以及生產企業的合作,讓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生產變革的成果轉化渠道更順暢。另一方面,持續加強建設數字中國,進一步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形成數據共享機制,在這個過程中,既需要強化相關制度,探索兩權分離的流轉模式,同時更需要消除各主體間的流通壁壘,將分割的數據孤島串聯起來。此外,加強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在公共領域的合作,不失為一種提高公共領域的市場效率同時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的方式,讓公共領域給私營部門提供更大空間。
做好激勵相容,實現效率最大化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定理——科斯定理,根據定理含義,在完全契約的情況下,即便我們一直在努力完善相關制度體系,客觀來說,不完全契約仍然是常態。這也就意味著,要在這種情況下讓社會各主體加強合作,達到效率,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規制和設計。
筆者認為,要做好激勵相容。激勵相容,簡單來說,就是讓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按照契約的另一方的意愿行動,使得雙方都能趨向效用最大化。比如,在生產方面,企業往往具有信息優勢,所以政府應當給企業更多生產自主權,用負面清單的邏輯進行監管,將社會利益最大化和企業利潤最大化有機結合起來。在公共領域,可以將公共服務中可盈利的部分拆分給企業,之后通過稅收補貼、服務購買等方式進行利益返還,將企業的盈利目標和公共服務質量融合在一起,比如一些地區進行的農廢污處理的PPP項目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將更有利于實現各主體效率的最大化,更好實現“十四五”目標。
“十四五”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規劃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科學的統籌規劃。這個目標體系的實現,需要發揮社會各主體的能動性,匯聚多方智慧,形成合力。(盤和林)
相關閱讀:
【實踐新論】從脫貧攻堅到共同富裕:不斷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實踐新論】福利體系視野下的三種分配:通向共同富裕的中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