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強大力量,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現代化進程的中國答卷”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評論文章和新媒體產品,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寶貴經驗,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特色和優勢,讀懂和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作者:王石川(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編輯部評論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之后,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身份發表主旨演講,再次談到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將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貢獻。”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80多年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100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歷史都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鮮明特征。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由此,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關鍵也在黨。今天,我們正斗志昂揚地走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越是向前走,越覺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我們最大的底氣所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確保正確方向
1921年,五四運動之后,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誕生之后,中國涌現了無數政黨,都為救國救民提出了不同方案。事實證明,惟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才讓多災多難的中國人民真正看到希望。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不可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也是不可能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更不可能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也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黨的事業才不會迷失,我們走現代化之路才不會出現方向性錯誤。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確定為自己的綱領。百年以來,這個初心使命從未改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的綱領也始終未變。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在思想上堅信不疑,在行動上堅定不移,矢志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不會踏入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會踩進改旗易幟的邪路。
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路阻且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前行路上,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挑戰,乃至可能遇見十字路口,如果沒有定盤星,沒有壓艙石,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指引,中國式現代化就有可能發生重大偏移。為此,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會出現方向性錯誤。
制定實用方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在黨的全面領導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規治黨、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明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所有成就的取得,都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把握大勢、高屋建瓴制定方略息息相關。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例。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就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說,8年來,我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堅持看真貧,堅持了解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的實際情況,面對面同貧困群眾聊家常、算細賬,親身感受脫貧攻堅帶來的巨大變化。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黨中央統攬全局,五級書記抓扶貧。從要求做到“六個精準”,到實施“五個一批”,再到構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黨中央為了全國人民如期實現脫貧目標,可謂傾盡全力。
我們還看到,黨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部署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每一項部署背后都有配套的科學方案,都有適用于中國國情的方略。這些方案和方略,在我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發展的實際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樣的邏輯,我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同樣需要黨中央謀深思遠,從維護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出發點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指導我們開展工作。
凝聚各方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事實上,中國共產黨是擁有強大動員力、向心力、凝聚力的執政黨,能夠團結不同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致力于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偉大事業。
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檢視歷史過往,中國共產黨不僅善于團結民主黨派,還善于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統一戰線擺在重要位置,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不僅能夠激發出社會各階層的奮進力量,更能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無論抗擊疫情還是抗洪搶險,乃至脫貧攻堅,共產黨員始終沖在最前面。我們之所以順利打贏脫貧攻堅戰,離不開黨中央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中西部22個省份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脫貧攻堅期內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據統計,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到脫貧攻堅主戰場,這是驚人的數量,也是磅礴的力量。
抗擊疫情期間,新冠肺炎疫情剛一暴發,黨旗就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擔當和風骨。在抗疫斗爭中,廣大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25000多名優秀分子在火線上宣誓入黨。共產黨員為我國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我們要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挑戰不會少、困難不會小,再加上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人類社會發展面臨更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對此,我們更要勠力同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勇開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跨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就一定能夠形成強大合力,從容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和風險挑戰。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正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和支持,中國才能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我們才能成功化危機、應變局。和衷共濟、團結向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敞,中國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