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作者:韋豐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深刻領會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所包含的理念、任務和舉措,使之成為具體的實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時代課題。
(漫畫/張婷婷)
宏觀的籌謀擘畫,明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發展目標
以前瞻性的目光去引領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長遠發展,就好比站在雄偉高地上去眺望遠方,此時此刻所處的位置,是決定“看多高”和“走多遠”的關鍵要素。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闡釋了“十四五”的五年和“兩個一百年”的內在邏輯:“‘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碑旐攲釉O計者標定了時代背景和歷史方位,就要求我們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形勢任務,既在戰略上布好局,又在關鍵處落好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就是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勇于擔當、砥礪奮進,從而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如期實現。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接下來會踏上怎樣的道路、迎接怎樣的挑戰,需要客觀清晰的判斷。
回望已經收官的“十三五”,中國走過一段“當驚世界殊”的歷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臺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擁有世界最大中等收入群體;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北斗組網完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基本成型,5G商用加速,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過去的五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為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下一個五年要走的道路提出更高目標。
科學研判“時”與“勢”,辯證把握“近”與“遠”,“五年規劃”里見真章。在宏觀的籌謀擘畫之中,我們明確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發展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既要謀求解決好“發展中的問題”,又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使紅利和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繼而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無論從哪個方面去看,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都是一場關系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也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物質保障,需要“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
開拓出嶄新空間,擔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一往無前
用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方式。在“十四五”規劃中,無論是“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還是“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都是對我國未來發展作出的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尤其是“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既是舉旗定向更是號角吹響,鼓舞和激勵著億萬人民沿著一個個重要節點奮發前行。要打開“十四五”的生動局面,就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把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藍圖變成現實場景。
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需要實際的抓手來破局?!凹涌鞓嫿ㄒ試鴥却笱h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被納入“十四五”規劃,正是源于中國經濟對宏觀時局的深刻把握。就好比一個健康的人體一樣,既需要造血的內循環,也必有供氧的外循環。內外雙循環,也就此輸出了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不竭動力。
方向清、目標明,才能行動敏。以“十四五”規劃為引領,扭住“內外雙循環”這個戰略基點,在五年規劃中開拓出經濟發展“新空間”,這將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強大助力。作為改革開放的“示范生”,廣東就提出,要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重大機遇,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平臺,引領帶動全省形成推動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更高水平參與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更有力支撐?!半p區”建設不僅引領著廣東新時代改革開放,也將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F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也將由此進入到一個更加縱深的領域。
從容的形勢駕馭,輸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不竭動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個預,就是在系統規劃和審視形勢之中,去科學地描繪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從而贏得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主動權?,F階段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已是中國這趟快車“升級換檔”的現實要求。無論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重要部署,還是“十四五”規劃里的重要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都是秉軸持鈞的關鍵詞。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之所以是謀求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所在,還在于它與當前經濟形勢息息相關。往外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面臨更多“頂風逆水”的外部環境。越到這個時候,越要勇于開“頂風船”,以更大力度和更實舉措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艘巨艦駛入深水區;朝內看,我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城鄉與區域發展差距大,產業層次偏低和創新能力不強的矛盾還在,資源環境約束突出,這使得“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解開諸多難題的一把“鑰匙”。諸多語境的交織,讓我們必然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白プ×藙t后來居上,錯過了則一步慢、步步慢?!贝藭r此刻,按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快進鍵”,已是一種時不我待。
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在堅持正確方向的前提下,不失時機、蹄疾步穩地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破題。從聚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到打造新型城鎮化;從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到搞好創新驅動發展;從持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通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梗阻”,搬掉阻礙要素配置市場化、暢通內外雙循環的“絆腳石”,讓資源配置的活力競相迸發,讓發展紅利真正釋放出來。
知易行難,當前我們經濟發展進入了深水區、攻堅期,尤其需要篤定奮力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信念,就此打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局面。盡管前方道路上的艱和險在增多,但此刻無論從哪個角度辯證去看,時和勢始終與我們在一起。這是信心使然,更是發展必然。(韋豐)
?
相關閱讀:
【實踐新論】從脫貧攻堅到共同富裕:不斷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實踐新論】福利體系視野下的三種分配:通向共同富裕的中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