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實踐新論】從中西比較的視域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與優勢
首頁> 理論頻道 > 正文

【實踐新論】從中西比較的視域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與優勢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2021-12-01 09:37

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強大力量,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現代化進程的中國答卷”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評論文章和新媒體產品,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寶貴經驗,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特色和優勢,讀懂和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作者:馮維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副秘書長)

  從文藝復興發軔之時算起,自西方興起的現代化進程已經700年了;從歐洲首批所謂現代國家的形成算起,已超過300年了;從把人類引向工業社會的工業革命算起,現代化發生也已經超過200年了。在漫長的數百年之中,西方所主導的人類現代化進程在加速積累現代化因素的同時,也在加速積累落后因素(即那些專制、迷信、腐敗、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因素)。中國則在近代以來民族復興進程中經過曲折而艱辛的探索,走出了一條有別于西方的現代化新路,為全人類的現代化事業和前途命運提供了新的選擇。

  西方主導的現代化運動及其表現

  西方主導的現代化的兩個主要表現,一是在世界范圍內,宗主國或發達國家的現代化因素的積累和殖民地或欠發達國家的落后因素的積累同時增加;二是國家之內,處于剝削地位的階級、族群、地區的現代化因素的積累和處于被剝削地位的階級、族群、地區的落后因素的積累同時增加。

  前一個表現,早期體現于西方國家對殖民地直接的血腥掠奪和壓榨。16世紀到19世紀,西班牙從拉美殖民地榨取了250萬公斤黃金和1億公斤白銀;葡萄牙同期從巴西至少搜刮了價值6億美元的黃金和3億美元的鉆石,而其從巴西蔗糖業取得的利潤比從開采金礦和金剛鉆礦所得利潤要大10倍。相伴而生的跨大西洋黑奴貿易,接踵而至的英法德等國對非洲、亞洲殖民地原材料的攫取和市場的宰割,直至20世紀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入侵,都是一極積累現代化、一極積累貧窮落后的鐵證。時至今日,這一國家間的“兩極積累”現象仍然根深蒂固,真正能跨入現代化的非西方國家少之又少。按世界銀行統計,1960年的101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到2008年只有13個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成為高收入經濟體,其中多數是希臘、愛爾蘭、以色列這樣的西方成員,以及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小型經濟體和個別資源富集國。

  后一個表現,早期體現于英國“圈地運動”、美國“西進運動”等國內統治剝削者對本國勞動階級、印第安人等被統治被剝削者群體的壓迫過程之中。正如馬克思所評價的,“對直接生產者的剝奪,是用最殘酷無情的野蠻手段,在最下流、最齷齪、最卑鄙和最可惡的貪欲的驅使下完成的。”隨著全球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這一最高階段,尖銳的矛盾也促成了各國上層建筑的適應性調整,在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的同時,國家內部的兩極上也容納并積累起更大規模的現代化因素和落后因素。經濟上,表現為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里揭示的發達國家之中財富和貧窮的積累:法國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總財富的62%,最貧窮的50%只占有4%;美國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美國總財富的72%而底層50%的人口只占有2%。政治上,表現為替大資本家或軍工集團代言的黨派和靠挑動底層民粹主義情緒來攫取權力的黨派之間的否決政治大行其道。

  西方主導的現代化在創造了人類世界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之后也積患成疾,西方國家卻囿于以往的成就而諱疾忌醫,再不加診治或將積重難返,這對全人類都將造成嚴峻挑戰和沖擊。

【實踐新論】從中西比較的視域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與優勢

(漫畫/張婷婷)

  中國式現代化的由來與動力

  中國人對現代化的追尋,經歷了從“中國‘被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到“中國式的現代化”,再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躍遷。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被現代化武裝的西方列強打開國門,飽受欺凌的同時也見識了現代化的“威力”。仁人志士開始尋求拯救民族危亡的辦法。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直至新中國建立之后學習蘇聯模式,都是希望把已有的現代化的器物、制度乃至觀念搬到中國,嫁接出中國的現代化枝葉及果實,然而卻不同程度出現了南橘北枳的效果。

  走出“文革”浩劫的中國,終于開始重新開眼看世界。鄧小平審慎評估了中國與先進國家生產力上的差距,將原本在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調整為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即能達到發達國家在1970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的目標。后來,這個“中國式的現代化”被表述為“小康”。顯然,這是根據中國當時國情提出的雖然略低但更加實事求是的一個現代化目標。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迸發出超出所有人預料的發展偉力。進入新世紀之后,中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建設現代化強國目標較鄧小平時期的設想大幅提前,中國式現代化也有了新的內涵。它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在中國的翻版或復制,更不是在成色或分量上打折扣的現代化,而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充分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出的一條祛除落后、不斷前進、更為優越的道路。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新時代的中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美國試圖單獨或糾集盟友,來打斷甚至逆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重大挑戰,這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動力有關。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總結為五個方面: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走和平發展道路。這五個方面的內容蘊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動力,是診治西方主導現代化沉珂痼疾的良方,是迫使寄生于西方主導現代化的既得利益集團要么自我革命、要么接受革命的猛藥。

  “人口規模巨大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意味著打破少數國家、少數群體對現代化從觀念界定、制度設定到成果占有的壟斷,從根本上顛覆兩個“兩極積累”的機制,將全球現代化覆蓋人口數量級由億級提升至十億級。其動力來自中國及“一帶一路”共建國統一市場產生的共享式規模經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意味著打破資本控制的全球媒體帝國通過觀念操控而制造的信息繭房,讓更多人看到兩個“兩極積累”機制的弊端,尋找并邁向替代性的現代化路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味著阻止西方主導現代化的跨國資本將污染環節、垃圾等現代化的陰暗面向落后國家和區域肆意排放。“走和平發展道路”意味著對全球軍工綜合體過度甚至無度地直接占用和間接破壞全球生產性資源的強約束。歸根結底,是把資本對人民的規訓轉換為人民對資本的馴化。

  邁向人類共同命運之路

  平心而論,西方主導現代化的“兩極積累”對其中獨占現代化好處的一極而言,也越來越不成其為值得高興的事。正如套在橡皮筋兩端越抻越遠的雞蛋,因蓄力的最終釋放而彼此撞碎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屆時占盡好處一方的機會損失甚至更多。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人民和平馴化資本、限制其無序擴張的一種方法。歷史上,人民以農業馴化了植物,以畜牧業馴化了野獸,以選舉和官僚制馴化了權力,現在到了為資本的無處安放的貪婪和野心建章立制的時候了。中國式現代化提出的方法是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即立足發軔于人類本源的統一性,把彼此間原擬用于壓迫與反壓迫、剝削與反剝削的相互設防的資源,轉換為應對共同挑戰、促進共同利益的規模收益,幫助人類整體和全面地從落后狀態中超越出來,進入飽滿充盈的現代化世界。

  以共同體觀來看待人與人的關系,在東西方世界都有悠久而綿延的思想淵源。從《禮記·禮運》提出的“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的大同理想,到張載在《西銘》中精心設計的倡導愛人和一切物類的“民胞物與”的世界;從《圣經》上講參與修建巴別塔的都是大洪水幸存者諾亞的子孫,到古羅馬基督教神學家奧古斯丁把人類社會的同一性回溯到上帝創世的初心,再到雅斯貝斯把人類的團結一致視為歷史的信仰和人性的條件;這些都反映了人類具備結成共同體的同一性基礎。

  瞻望未來,只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上層建筑,才能鼓勵和容納全球范圍內更加迅速的技術進步,并在此基礎上突破跨國產業資本、媒體帝國或軍工綜合體的利益藩籬,克服存量趨于緊張的資源約束,生產出更大規模、可公平分享的物質和精神產品,把現代化水平不斷推向新的高度,給全人類一個光明的前途。

?

  相關閱讀:

  【實踐新論】共同富裕及其實踐議程

  【實踐新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有“方”

  【實踐新論】走在“促進共同富裕”的大路上

  【實踐新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內涵要義和顯著優勢

  【實踐新論】從脫貧攻堅到共同富裕:不斷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實踐新論】強化社會保障價值遵循,推進共同富裕

  【實踐新論】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戰略部署

  【實踐新論】規范平臺經濟發展,探索新就業形態勞動權益保障

  【實踐新論】在新的歷史高度更加清醒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實踐新論】福利體系視野下的三種分配:通向共同富裕的中國道路

  【實踐新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實踐新論】有效銜接,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實踐新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要義與優勢

  【實踐新論】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社會基礎

  【實踐新論】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實踐新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實踐新論】以人民為中心,構建全覆蓋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實踐新論】以綠色鋪就共同富裕之路的底色

  【實踐新論】奮力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實踐新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遵循

  【實踐新論】提升財政對國家戰略規劃的支撐保障

[ 責編:李澍 ]
閱讀剩余全文(

您此時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聞表情排行 /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提高糧食生產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 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適度寬松”

獨家策劃

推薦閱讀
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面對創新涌現、迭代迅速的發展態勢,我國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審時度勢調整發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關鍵在于推進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糧食政策創設與制度創新,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奔頭,讓政府抓糧有動力。
2025-03-26 16:25
在當前中國的發展進程中,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戰略方向。這兩大戰略的實施,不僅關系到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步驟。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機構、人才、設施等創新要素最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城市的創新及發展,既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還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原則。
2025-03-18 09:13
全過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進機會公平、打破利益藩籬,讓維護社會正義的機制更加完善,持續性地疏浚社會成員上升發展流動渠道,確保每個個體都擁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
2025-03-03 10:49
契合數字化、智能化的傳播格局,適應Z世代擁抱變革、表達活躍、實踐奮進的代際特征,以更鮮活的話語、多元的樣態實現有效觸達,彰顯理論的生命力與引領力,是做好新時代理論傳播的應有之義。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先導產業、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正在通過生產要素、生產資料更新、重組,生產關系、生產制度重塑,成為最具潛力、帶動力和深刻影響力的新質生產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共建國家的共同發展與繁榮。經過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標志性項目相繼建成并投入運營,為共建國家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經濟學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角色,應該是在科學決定氣候目標的基礎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實現該目標,而不是將經濟考慮凌駕于科學之上,由經濟學決定溫升應該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數字絲路是我國新時期發展的戰略性選擇,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數字絲路貿易的偉大實踐正在使古老的絲路煥發出新的光輝。
2024-10-10 16:04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關系學科建設顯著加強,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建設路徑都更加明確,要求更加清晰,學科建設明顯提速,突出體現在學術創新、實踐支撐、人才培養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學科建設涵蓋了高等教育體系中為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而設立的大量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在實踐中也是由一個龐大的職業群體共同推進著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相伴的城鎮化進程。
2024-10-03 09:55
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為理論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09-19 11:05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數智化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帶來更多的機遇和動力,助力中國實現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標,為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網絡梗”越來越成為網絡空間講好正能量故事的優良載體。加強“梗能力”建設,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高質量傳播的重要途徑。
2024-08-06 10:17
與“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設恰恰相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將具有高碳匯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當中,實施具有規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數字治理,本質上是數字技術向多元治理主體賦能增效的過程,其目的是在數據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礎上,從多個層面對治理系統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進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我們更需要的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謂“理論”。
2024-06-21 16:53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必須用好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一強大思想武器,自覺運用其方法論原則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從整體上把握國家安全,不斷開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