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張堯(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音樂學院講師)
網絡技術的蓬勃興起為文藝的創新與傳播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強大的催生力讓文藝創新傳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飛躍,為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創造了無盡的可能性,也引領我們進入了一個數字技術與網絡平臺聯合驅動的新的藝術時代。
網絡文藝,作為一種跳出傳統文學和藝術界限的創新形式,正在勾勒全新的藝術版圖。從網絡小說、網絡電影到網絡音樂和網絡繪畫,新的藝術形態代表了當代文藝的革新方向。嶄新的創作氛圍也吸引了大批年輕創作者的加入,同時獲得了廣大受眾的熱烈響應。然而,網絡文藝在其耀眼的榮光中,同樣面臨著眾多嚴峻的挑戰,最為顯著的是“快餐文化”帶來的挑戰:眾多創作者為追求即時的流量和暫時的熱度,忽視了對文藝的深度與本質的探索;快速的創作與傳播則使得作品的生命周期短暫。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不同的觀眾群體對網絡文藝的期待和接受方式也存在巨大的差異。例如,年輕一代對新奇、迅速和直觀的藝術形式有著更為濃厚的興趣;而中老年群體則可能更傾向于與他們過去的經驗和記憶相呼應的文藝內容,他們更加重視深度、情感的沉淀和故事的連貫性;中年觀眾的喜好可能介于兩者之間。這樣的差異不僅體現在年齡層面,還與觀眾的教育背景、地域、文化傳統等因素緊密相關。在這樣的背景下,僅僅追求數字化技術的創新和快速傳播顯然不能滿足所有觀眾的審美需求。只有將數字技術的便利性與傳統文藝的精髓相結合,才能創造出廣大觀眾青睞的網絡文藝作品。為了促進高質量網絡文藝作品的廣泛傳播和社會認同,有以下路徑可供參考。
一是強化網絡文藝質量審核機制。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網絡文藝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正在以顯著的速度滲透并影響市場。與傳統的文藝形式相比,其內容的生成速度顯著加快,導致眾多作品在網絡平臺上迅速呈現。然而,龐大的內容數量并不意味著更高的作品質量。
為賦能網絡文藝作品的質量提升和創作者的持續發展,政府文化部門和行業協會可以攜手引入第三方,構建網絡文藝質量審核權威專家庫,其中包括知名的文藝評論家、文化研究學者、知名網絡文藝創作者以及其他有影響力的行業專家,旨在為作品提供客觀、中立的評估。為適應行業發展,此專家庫應定期進行更新,并確保專家通過周期性培訓與研討,對最新的創作趨勢和技術保持敏感度。
一個科學且有力的審核機制將有助于更好地匹配作品與市場需求,進而促成一個既強調藝術價值又具有市場視野的健康生態。在評審過程中,除了對作品的原創性進行嚴格審核,還要對內容的深度、結構和藝術價值進行細致評估,以確保作品不只是為了追求點擊率,而是能夠真正地滋養受眾的心靈。更進一步,一個完善的審核制度能夠確保網絡文藝作品的整體質量,為創作者提供明確的方向,使其在創作過程中不僅僅追求流量,而是深入思考如何滿足受眾的內在需求,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這種導向性的指引能夠幫助創作者更為準確地把握市場和受眾的真實需求。此外,引入第三方的關鍵作用在于,將專家評估和審核過的高質量網絡文藝作品推向市場,滿足受眾的需求,進而為網絡空間營造積極、健康的環境。這種模式不僅能確保作品的質量,而且能為創作者帶來應有的認可和回報。
二是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的融合研究。
如何將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有機結合,無疑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課題。這一整合過程不僅要在技術層面上找到切入點,更需在文化、哲學及審美維度中找到共鳴。重要的是,保證在融合過程中不損及傳統藝術的本質,同時充分體現數字技術的前沿性。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對以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何為傳統藝術的核心價值?如何在維護其精華的同時,使其與現代形態相適應?這個問題涉及跨學科研究,囊括了藝術學、科技哲學、傳播學等領域。因此,支持藝術教育機構和研究單位進行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的融合研究是至關重要的。此類研究首先需要技術的扶持,技術專家需要深入了解傳統藝術的結構、技巧及內在哲學,確保技術應用的適切性。但僅靠技術是不足夠的,研究者必須對傳統藝術持深厚的了解與尊重:除了技術應用外,對傳統藝術的核心進行深度探索,確保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保持原有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當技術與藝術理論兩方面結合時,或許可以預見一種新興的藝術形態:既繼承了傳統藝術的精髓,又展示了數字技術的創新性。通過此類融合,可能會誕生一個平衡創新與傳統的點,進而使網絡文藝作品形成既有現代審美,又沉淀有歷史文化的特質。為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在傳統藝術教育中加入數字技術的培訓,鼓勵多種類型的網絡文藝創作,讓藝術家了解和利用新技術為創作提供新的可能性,共同探索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的結合可能性。總的來說,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藝術的融合研究,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挑戰,更深入于文化和哲學的討論。通過這種結合,期望藝術在當代不僅能繼續保留其傳統魅力,而且還能展現出獨特的創新活力,為社會帶來更為豐富的網絡藝術體驗。
三是建立網絡文藝人才培養體系。
在網絡文藝領域中,人才始終被視為至關重要的資源:他們不僅扮演創作的主導與參與角色,更是藝術創意的來源與執行者。尤其在數字化快速發展的今日,傳統藝術與網絡科技的融合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加寬廣的空間。然而,這也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及更綜合的要求,如何培養和引導創作者已經上升為網絡文藝的核心議題。藝術的生命力與影響力依賴于持續且高品質的創意與實踐,這種創新力量不僅源于已經成名的大師和專家,更來自新一代的創作者。他們為網絡文藝帶來獨特的視角、方法和創意,賦予藝術新的活力。僅依賴當前的網絡環境來培育這類人才顯然是不足夠的。鑒于此,可以通過開設網絡文藝相關課程,強調數字技術、文藝理論和市場營銷的融合;在線學習平臺可以提供專門的網絡文藝培訓課程;鼓勵產業園區和創意工作室開展短期培訓項目,重點培訓網絡文藝的實際應用技能等。通過培訓,網絡文藝創作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現代技術在藝術創作中的價值,進而在作品中巧妙地結合實踐與理論,使之既具有現代感,又深具內涵。更進一步,一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將源源不斷地為網絡文藝創作注入新的活力,這不僅僅是新的創作者,還包括新的藝術認知、方法和視角。因此,建立網絡文藝人才培養體系無疑是一項既復雜又至關重要的任務。
四是激勵多元化內容創新。
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時代背景下,各國文化的交流與碰撞逐漸增強。這不僅僅是文化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深度、有機的整合。在此背景之下,網絡文藝創作有機會觸及更廣的創意來源,從而吸納多元化的文化元素。因此,如何激勵網絡文藝創作者進行多元化內容創新尤為關鍵。首先,鼓勵文化研究機構與高等教育機構面向網絡文藝創作者開展跨文化研究項目,培養創作者對全球各地文化特質、歷史和社會議題的深入了解。每種文化都擁有其獨特的哲學理念、生活習慣以及審美標準,這些都可以為文藝創作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通過研究并運用這些素材,創作的網絡文藝作品不僅能夠展現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能夠與觀眾建立深刻的情感連接,增強其藝術影響力。其次,鼓勵跨領域合作是當代網絡文藝的發展趨勢。與其他領域的創作者進行合作,網絡文藝創作者可獲得更加豐富的創意資源,進而產出更具有創新意識和深度的作品。例如,結合網絡文藝與科技,可以發展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創新的藝術形式;結合社會學能深入挖掘社會現象背后的邏輯;結合哲學能更深入地探討人類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此外,這種跨領域合作也能夠為網絡文藝提供新的傳播途徑和目標受眾,從而進一步提升作品的影響力。再者,鼓勵網絡平臺推廣跨領域和跨文化的作品,讓觀眾有機會接觸和欣賞多元化網絡文藝內容。多元化內容的創新不僅能滿足網絡文藝的發展需求,而且是其持續創新和保持與時俱進的關鍵。只有持續開展跨領域合作,對多元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網絡文藝才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現其強烈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面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和機遇,網絡文藝需要構建更加健全的質量把控體系,結合先進技術和傳統藝術的精華,發掘其深厚的內在價值;深化多學科融合,創造出富有創新力與活力的作品,為網絡文藝真正煥發光芒,滿足現代社會多元化的藝術與文化需求培育土壤。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
?
相關鏈接
【時代青音】陳先達、臧峰宇對談:如何在時代語境中推進文化的實踐轉化
【時代青音】杭州亞運會:探索大型綜合性賽事成功的“中國方案”
【時代青音】提升東北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筑牢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