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宋典(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城因人才興,才因城而幸。城市與人才共發展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此,全國各地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打造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城市生態,不斷推動城市與人才的共同發展。但城市與人才間的深度良性互動,決非一日之功,還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精準引才,城才相契。珠聯璧合是城市與人才共同發展的前提。要成為人才的理想創業城和棲居地,城市在招凰引鳳時須注意引進與城市精神、產業結構、創業機會相匹配的人才,引進與城市未來發展目標相契合的人才。當前部分城市能堅持“五湖四海”的招聘方針,面向全國甚至全球招聘,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例如,深圳通過“一事一議”政策靶向引進頂尖人才,圍繞深圳市重點發展戰略,面向海內外選拔頂尖科學家,打造高精尖人才高地。蘇州全力打造“人到蘇州必有為”工作品牌,基于蘇州產業發展趨勢,每年精細化發布各行業緊缺人才目錄,為產業高端人才提供定制化的招聘服務。部分西部城市也得益于精準招才,引進了大量與城市發展匹配的人才。重慶以“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作為人才引進的主攻方向,強調引進具有比較優勢的“急需緊缺”人才,支撐產業轉型升級。蘭州充分發揮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產業優勢,精準引才,加快產業人才集聚,推動城市創新發展。
但也有部分城市對其發展所需要的高、精、尖、急、缺等人才認識比較模糊,經常囿于片面強調學歷、證書、工作經驗等硬性條件的慣性思維,忽視人才發展潛力,忽視人才特征與城市發展方向的匹配度,導致引進人才用不上、干不好、留不住的尷尬局面。為此,政府部門要堅持伯樂相馬的精神,通過對城市產業發展優勢、轉型升級方向、未來發展目標等因素的全面研判,深入精準梳理盤點城市人才供需情況,勾勒未來人才需求藍圖和目標人才畫像,錨定人才供應源,精準施策、多維發力,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實現城市與人才間的同頻共振。
精心服務,細針密縷。熱忱的服務、真摯的態度是城市吸引人才的有效法寶。為了提升服務水平,很多城市秉持“店小二”“保姆式”的精神服務人才,推出包括創業補助、稅收支持、購房補貼、提供創業和辦公場所、生活補助、設立人才貢獻獎、發放高層次人才服務卡、創建人才定向聯系人制度、設立“人才節”、成立人才聯誼會、打造一站式服務窗口、方便子女入學、建設人才房等一系列精細服務的政策工具箱,打出一套人才服務“組合拳”。但各城市的人才服務工作還有繼續優化的空間,具體而言,可以從前端擴展、中端深化和后端延伸三方面發力。前端擴展,就是要提升對潛在流入人才的吸引力。比如,受信息不對稱所限,很多人才在選擇創業就業城市時舉棋不定,城市可以開發人才信息服務系統,定制人才與城市匹配“計算器”,實現從“人才找政策”到 “政策找人才”,完成從被動到主動、管理到服務的轉向,幫助人才在迷茫時尋覓到適合自己的城市;中端深化就是要做好個性化的人才服務工作。城市應依據人才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特征,制訂有針對性的服務舉措,出臺彈性或菜單式服務項目,讓人才自我管理、自主選擇,實現從“上菜”到“點菜”的轉向;后端延伸就是要跟蹤做好人才入職或創業后的服務工作,不能一引或一補了之。
夯基筑魂,以文融人。對城市的內心認同是人才在城市長久生活和創業就業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同樣,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實現人才對城市的認同,根本還在于要以城市文化浸潤其心靈,以文聚人、以文融人,筑根培魂,實現以文留人,促進城市與人才的長期雙向奔赴。以文聚人需要城市加快文化品牌建設,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賡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守正創新,用生動鮮活的案例講好城市故事、塑造城市精神、展現城市形象,打造新時代城市文化特色品牌,以城市文化凝聚人才。例如,深圳市用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創新性的“敢闖敢試、開放包容、務實尚法、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吸引國際國內人才紛至沓來。以文融人需要城市打造文化陣地,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宣傳,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城市文化深入人心,成為人才的精神寄托。例如,蘇州有千年文脈遺產,擁有得天獨厚的人文精神動力,通過文化宣傳、創意設計等手段,充分利用源遠流長的吳文化、園林文化等文化資源,讓來到蘇州生活創業就業的人才能感受到從地理融入到文化認同的人生旅程轉變。
城市與人才共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城市要在精準引進、精細服務和精心留才上下真功夫,努力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讓人才都有充分發揮才能的空間。人才也要以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心態,以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風貌,努力融入城市,實現人生夢想,建構自身價值,為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
?
相關鏈接
【時代青音】陳先達、臧峰宇對談:如何在時代語境中推進文化的實踐轉化
【時代青音】杭州亞運會:探索大型綜合性賽事成功的“中國方案”
【時代青音】提升東北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筑牢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