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為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網絡安全與法治協同創新中心教授)
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交往和信息感知已經實現深度的網絡化、數字化,網絡空間在某種意義上看也屬于人類社會運行的現實空間。伴隨傳統社會要素的快速網絡化,網絡空間中的犯罪也完成了常態化轉型,并持續迭代,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網絡侵財犯罪花樣百出,以竊取重要數據為目標的網絡攻擊接連不斷,部分網絡違法犯罪背后境外敵對勢力的影子若隱若現,成為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創新網絡生活樣態的嚴重威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當網絡空間高度成熟、線上與線下的邊界越來越難以區分之時,“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一定也是一個網絡強國。但如果對網絡犯罪遏制不力,不僅人民財產權益受損,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均無法得到保障,網絡強國夢想更無從談起。
網絡犯罪是網絡空間高速擴張的必然產物,但網絡犯罪的泛濫絕不是高質量網絡空間的特征。如何以“安全和發展同步推進”為使命,推動刑事法治融入網絡空間治理,為網絡空間發展建構刑事法治安全前提,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網絡強國建設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為防止網絡犯罪的打擊治理工作成為推動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的短板,建設和維護清朗的網絡環境,我國近年來不斷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等方面發力,不斷強化網絡安全刑事法治,推動網絡強國戰略行穩致遠。
護航網絡強國建設,必須長期持續進行科學立法,織牢網絡犯罪的刑事法網。近年來,我國出臺《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為網絡刑事法律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立法依據、規范概念和保護對象。特別是《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針對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的痛點和難點,以小切口專項立法模式開創了犯罪治理的新通道。與此同時,我國積極推動《刑法》修改和司法解釋工作,《刑法修正案(九)》新設“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確了利用網絡侵害知識產權犯罪的行為和處罰。為保障法律的正確實施,有關部門還發布了《關于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等一系列規定。它們不僅豐富了網絡犯罪的刑事法律制裁體系,為諸多新型網絡犯罪行為的刑事懲戒提供了法律依據,更以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為引導,為對網絡犯罪鏈條的全流程治理提供了法治基礎。但需要指出的是,以網絡犯罪治理為導向的立法活動傾向于維護網絡安全價值,進而導致刑事法律呈現出擴張態勢,被刑事制裁者數量急劇上升。未來的網絡刑事立法中,仍需繼續厘清安全和發展的辯證關系,將犯罪的高發態勢和刑事制裁的輕緩化、擴大化都納入立法的價值考量,積極探索輕罪出罪機制和犯罪記錄消除或封存制度的優化,避免刑事法律及責任的不當擴張。
護航網絡強國建設,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嚴格執法,壓制網絡犯罪的高發態勢。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執法活動也是網絡刑事法治得以實現的核心要素,在執法中,能否確保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機統一,公民權利是否受到執法行為不當影響,網絡犯罪是否被及時有效遏制,這些問題關系刑事法治的成敗。當前,新型網絡犯罪頻出,為執法制造難度、增添障礙。我國執法機關積極引入社會中前沿科技,創新網絡犯罪偵查技戰法,依托“金盾工程”“天網工程”等信息化建設成果,融合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推動智慧偵查等偵查模式創新,顯著提升了網絡犯罪執法效能。但前沿科技被大量應用于執法活動也為公民權利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和風險。譬如,面對人工智能科技對數據的實時性提取和篩查能力,我們應當如何通過刑事法治建設規范科技的執法應用?實際上,技術的新應用和新技術的應用,也是解決技術應用風險的一道良策,各地執法機關探索配備智能化執法設備、實施辦案數據監控、創建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都有助于提升網絡刑事執法的規范化、文明化水平。
護航網絡強國建設,必須堅定落實公正司法,確保對網絡犯罪不枉不縱。司法是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網絡刑事法治的公正司法可以從兩方面進行理解。一方面,我國檢察機關推動“捕訴一體”為核心的檢察組織體系改革,整合刑事檢察職能,一體化行使法律監督、刑事公訴和偵查職能,尤其是以數字檢察為牽引,提出“類案監督”模式,針對網絡犯罪積極履行檢察職能,通過立案監督、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取證、涉案數據對比發現余罪漏罪等方法提升網絡犯罪案件辦理公正性。另一方面,我國正在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審判及證明要求的提高倒逼網絡犯罪執法行為的法治化、規范化。但網絡犯罪立法擴張及案件數量的攀升使得本就緊張的司法資源更顯“捉襟見肘”,司法機關同樣需要進行網絡化、科技化改革,以有效緩解司法資源的短缺困境。在此過程中,讓群眾在日益技術化的司法環境下從每一個司法個案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應是網絡犯罪司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評價標準。
網絡強國建設是系統工程,而網絡犯罪是網絡空間安全和發展的“天敵”。我們必須正視網絡犯罪的發生機制和演變規律,從立法、執法和司法層面一體化強力推進網絡安全刑事法治建設,以公權力機關的積極、合理和依法履職引導全民守法,堅持法治思維,從根源堅決遏制預防打擊網絡犯罪,以高質量的刑事法治護航網絡強國建設。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
?
相關鏈接
【時代青音】陳先達、臧峰宇對談:如何在時代語境中推進文化的實踐轉化
【時代青音】杭州亞運會:探索大型綜合性賽事成功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