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外交與軍隊建設
【本課主題】
陸軍發展史之坦克百科
【主講嘉賓】
宋忠平,軍事評論員、應急救援學者。陜西省西安市人,1971年生人,畢業于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現火箭軍工程大學),專修導彈測試工程及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工學碩士。從1995年至2003年任職于第二炮兵工程學院教官,2006年至2011年任職于民政部緊急救援中心從事應急救援工作。2011年至2016年擔任航天二院《軍事文摘》編委,并擔任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軍事文化專委會主任,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國際交流中心專家組成員,并作為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等多家電視媒體特約評論員,中央電視臺七套《軍迷淘天下》外場主持人、中央電視臺四套《中國輿論場》常駐評論員和節目顧問。代表作有《南海南海》、《日本日本》、《美國來了》、《大國武器》、《強國利器》等。
【內容簡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后,陸軍在世界各個國家的發展規模迅速擴大。步兵和炮兵是主要的兵種,此外還有大量的騎兵。裝甲兵則是一個嶄新的軍種。那時候坦克剛剛出現。
所有一戰的坦克,故障率很高,導致它們沒有辦法發揮重大的作用。此外,還有防護力弱,舒適度差的缺點。在二戰時期出現了豹式坦克,速度提升了不少。德國人在豹式坦克的基礎上發展了虎式坦克,重量比豹式坦克的一倍還多,達60多噸。其火炮口徑非常大,打擊能力很強,然而有著行動不便、動作慢、機動性差的缺點。蘇聯的T-34坦克屬于中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它比較重視機動能力、防護能力加火炮的能力,是現代坦克的鼻祖。
二戰之后,坦克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現代坦克強調的能力有,防護能力、攻擊能力、機動能力。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信息能力。現在所有的坦克都強調信息化作戰的水平。信息化作戰水平高,信息傳輸的能力就更強。這也是現代坦克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