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外交與軍隊建設
【本課主題】
日制99高練飛出中國空中利劍
【主講嘉賓】
傅前哨,1968年入伍。1977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專業,歷任機械師,分隊長,編輯,處長,現為空軍航空雜志社副編審。主要著作有《未來飛機手冊》、《矚望云霄——軍用飛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結束后,侵華日軍在東北遺棄飛機和航空器材較多,具有創辦航空學校的物質基礎。中共中央決定,抽調30余人,由第18集團軍總參謀部航空組負責人王弼、常乾坤帶隊,于1945年10月,分批從延安去東北,收集航空器材和人員,為創辦航空學校做準備。
經過了艱難的前期籌備階段,1946年3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然而,老航校剛剛成立,就面臨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按照常規的飛行訓練方法,學員們的訓練順序應該按照初級教練機、中級教練機、高級教練機依次進行。當時,航空學校只有4架破舊“英格曼”式初級教練機和一些日制“九九”式高級教練機。老航校的學員們沒有辦法進行前兩步初級、中級教練機的訓練飛行。這該怎么辦?老航校的領導們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在經過了嚴格的論證和反復的討論之后,老航校領導們最終決定,越過初、中級教練機,直上99高練。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通過反復試驗和嚴格訓練,學員們直上99高練進行飛行訓練的計劃取得了成功。
“九九”式高級教練機在中國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該機是抗日戰爭期間東北民主聯軍大批量繳獲并投入使用的第一種軍用飛機,也是東北老航校裝備數量最多的一種高級教練機,被簡稱為“99高練”。
在短短的3年零9個月里,東北老航校培養出了一百多名飛行員和四百多名各類航空技術人員,為人民空軍和新中國航空事業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成為人民空軍的搖籃,中國航空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本期帶你來到中國航空博物館,隨著這臺功勛的99高練,一起回顧當年空軍誕生的搖籃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