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外交與軍隊建設
【本課主題】
艦載機:成本高出路基飛機多倍的理由
【主講嘉賓】
傅前哨,1968年入伍。1977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專業,歷任機械師,分隊長,編輯,處長,現為空軍航空雜志社副編審。主要著作有《未來飛機手冊》、《矚望云霄——軍用飛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內容簡介】
1910年11月14日, 美國飛行員 E.B.伊利從“伯明翰 ”號巡洋艦上首次駕機起飛成功。在其后的歲月里,就像人們所希望的那樣,艦載機擔負了攻擊空中、水面、水下和地面目標,并執行預警、偵察、巡邏、護航、布雷、掃雷和垂直登陸等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艦載機主要用于海上偵察、巡邏和反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艦載機的戰術技術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在塔蘭托、珍珠港、珊瑚海、中途島等多次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變了傳統的海戰樣式。戰后,實現了艦載機的動力噴氣化、主要武器導彈化和機上系統電子化,并發展了艦載的預警機、電子對抗飛機、垂直/短距起落殲擊機和直升機等。如今艦載機已成為海軍航空兵的主要作戰手段之一,是在海洋戰場上奪取和保持制空權、制海權的重要力量。
在天津濱海新區的航母公園,我們發現基輔號航母甲板上所陳列的飛機并不是俄羅斯的艦載機,而是我們國家的強五飛機。強五飛機出現在這里是否意味著該型飛機可以做艦載機使用呢?艦載機與往常的路基飛機又有怎么差異呢?本期的【前哨觀察】空軍專家傅前哨為你破解艦載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