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外交與軍隊建設
【本課主題】
傳奇蘇-27締造空中手術刀奇跡
【主講嘉賓】
傅前哨,1968年入伍。1977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專業,歷任機械師,分隊長,編輯,處長,現為空軍航空雜志社副編審。主要著作有《未來飛機手冊》、《矚望云霄——軍用飛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內容簡介】
撞擊,是飛機在飛行中的噩夢。就算遇見一只小小的飛鳥,由于飛機自身飛行極高的速度和質量所帶來的巨大的動能,都會給飛機機體造成極大的損傷,極有可能在高空立刻發生解體,釀成機毀人亡的慘劇。
所以人們總是將飛行安全防范提高到最高標準,哪怕其提防的對象是小小的麻雀也會煞費苦心。有的措施是在機場周圍擺放獵鷹造型物品;或者播放各種讓鳥類害怕的聲波;更有甚者投放細網及毒餌,盡最大的可能減少撞擊意外。
但在航空飛行史上,有一個被后世者嘖嘖稱道的撞擊傳奇;任時光荏苒人事變遷,它仍舊是飛行愛好者永遠熱議的談資。有人說它只是巧合,有人卻說這是飛行員受訓后的有意為之——這就是發生在冷戰時期軍事飛行事件中最為著名的“巴倫支海——空中手術刀”事件。
據往昔的記載來還原當時的情形。時間回到1987年9月13日,地點位在蘇聯西北部距海岸線約90公里的位置。當時蘇聯空軍通過雷達發現警備區上空有一架不明國籍的中型飛機自西向東飛行,于是立即做出反應,派出最新型的殲擊機前去應對,進行攔截監視任務。
與此同時,在該海域挪威空軍的P-3B巡邏機(美國制造),正在秘密地進行偵察作業。蘇聯飛行員見狀急速向P-3B撲去,但P-3B的機組人員異常淡定,非但沒有返航跡象,還立刻拿出照相機不停地對蘇聯飛機進行全方位拍照。自然而然,這樣的舉動激怒了蘇聯空軍。
在兩次警告動作后,驚人的一幕發生了。這架蘇軍戰機第3次逼近P-3B時,從P-3B的右翼下方僅幾米處高速掠過。它用垂直尾翼在P-3B的右側的一號發動機上,整整齊齊像手術刀一般精確得劃開了一個很深的口子,這瞬間讓P-3B失去了一個發動機的動力,P-3B的機組人員,在惶恐中竭盡全力控制著下落的飛機,倉皇地逃回了基地。而蘇聯戰機也因垂尾損壞很快返航。
疑問來了,那架英雄般的蘇聯軍機對P-3B外科手術般的精確偷襲,這樣舍生取義的行為是經過嚴格訓練后的刻意行之,還是意氣下的莽撞行為碰上了大運?P-3B出現在蘇聯西北部的警戒區是何意圖?蘇聯駕駛員采用的又是什么飛機,為何會引起挪威機組成員的好奇?這一期的軍事科技前沿《前哨觀察》為您揭秘:巴倫支海較量背后的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