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于濤(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中心主任);陳修煥(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教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近百年以來,貿易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不斷造福于各國人民。國家之間通過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交流互鑒促進合作共贏仍然是推動時代進步和發展的歷史性必然趨勢,實現全球經濟復蘇必須依靠世界各國的開放合作。中國通過成功舉辦上海進博會、海南消博會等國家級展會,讓展品變商品、讓展商變投資商,交流創意和理念,聯通中國和世界,成為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中國已經用實踐證明“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海南自由貿易港是我國面向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開放門戶,不僅要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更要成為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前沿地帶。海南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將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不斷為全球提供新機遇,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強大正能量。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海南自由貿易港要一以貫之地堅持開放為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在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促進深層次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和與世界合作共贏等方面,更好地扛起使命擔當。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高水平開放,是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開放。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海南自由貿易港背靠國內14億多人口和GDP超100萬億人民幣的國內市場,面向東盟6億多人口和GDP超3.4萬億美元的國際市場,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制度型開放戰略,通過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和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化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的制度設計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我國通過分享國內大市場、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舉措。比如,在免稅消費、醫療、教育等產業領域,通過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海南自由貿易港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將吸引全球投資者和各類人才匯聚海南投資興業并分享發展機遇和開放政策紅利。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海南自由貿易港將在助力我國打造“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等方面發揮突出作用。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高水平開放,是促進深層次改革的開放。“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 新時代的海南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必須堅持先立后破,下大氣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一方面,要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統一,帶動全國改革步伐。在總結國內發達地區成功做法基礎上,充分借鑒國際經驗,打造更多被國務院向全國推廣的,以“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構建多元化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工作機制”“領事業務‘一網通辦’”等為典型代表的制度創新案例。另一方面,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成果導向,在調整深層次利益格局上,敢于“較真碰硬”,敢于“啃硬骨頭”。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進一步強化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科學配置各方面資源。在海南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海南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海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海南國際清算所等獲批設立和開業運營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海南交易場所的國際化。精準聚焦涉及城鄉融合發展、人才發展、財稅金融、收入分配、國有企業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依法保護各類企業合法權益,進一步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此同時,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海南要在深化地方黨政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和完善行政管理體制方面,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展更多有益探索。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高水平開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今年前8個月,海南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45%,快于同期全國增速34.9個百分點;今年1月至7月,海南服務進出口合計180.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34%,其中,商業服務進出口實現71.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3倍;運輸服務進出口57.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59%。與此同時,海南利用外資實現快速增長,一批全球頭部企業落戶海南自貿港。今年上半年海南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約78%。2018年以來,海南實際使用外資連創新高,累計利用外資總量是建省辦經濟特區前30年總量的1.1倍,新設外資市場主體占10年來新設外資企業總數的近九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得益于海南上下堅決全面、完整、準確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方面,新時代的海南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集聚創新要素,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促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整體提升海南綜合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打造“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聚焦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海南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國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等項目建設,依托重點產業園區打造科技創新戰略高地。需要強調的是,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不斷為發展塑造新動能和新優勢,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海南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必由之路。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高水平開放,是與世界合作共贏的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海南在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促進擴大世界開放合作共識,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理應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海南要利用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契機,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務實合作。比如,要充分依托在海南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等既有國際交流平臺體系,設置藍碳、文化、教育、農業、旅游等合作議題,加強學術研討,推動中國與各國和地區的交流合作。還比如,新時代的海南必須通過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構建開放合作、共治共贏的雙多邊規則體系。要深刻把握國際經貿規則正在呈現自由便利化要求更高、負面清單日益成為主要開放方式等新發展趨勢,在構建與國際高標準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方面有序開展壓力測試。另一方面,要聚焦加強海南與東盟的海上務實合作,推動共建藍色經濟伙伴關系,把海南由海洋大省打造成為海洋強省。海南是中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和我國主張,海南省管轄的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在廣闊的所轄海域上分布著600余個島、礁、灘和沙洲。海南要在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培育新興海洋產業、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智慧海洋”等方面走在前列。與此同時,海南自由貿易港要在漁業等方面與東盟開展合作的有效基礎上,抓住RCEP正式生效實施的機遇,加強雙邊及多邊涉海部門的對話溝通,闡釋好海洋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率先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一批海洋經濟發展的合作示范項目,助力形成藍色經濟伙伴關系的交流合作機制,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的動能。
相關鏈接:
【理響中國】從生態文明視角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
【理響中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現代化問題的科學回答
【理響中國】推動“五個文明”協調發展,不斷拓寬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理響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開辟了世界發展新境界
【理響中國】推動綠色發展,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