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本課主題】
中國道路背后的制度安排
【主講嘉賓】
張維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研究所所長。曾在上海當過三年工人。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日內瓦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博士。曾任牛津大學訪問學者、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和國內多所大學的兼任教授。
著有《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形態與經濟改革》 (英文)、《改造中國:經濟改革及其政治影響》(英文)、《重塑兩岸關系的思考》,以及“思考中國三部曲”(《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以中英文發表過大量關于中國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發展模式、比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兩岸關系的文章。張教授的“思考中國三部曲”產生了相當大的社會影響,獲得多種獎項,其中《中國震撼》一書曾獲上海圖書獎一等獎,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
【觀點摘編】
下面我想講講中國道路背后的制度安排。這個問題一定要講清楚,現在西方和國內親西方的勢力,對中國政治制度的批評,用的都是西方話語,認為我們的制度不行,最后一定要轉到西方制度。
“文明型國家”的制度安排,我把它叫作“一國四方”,“一國”就是文明型國家,“四方”就是四個方面的制度安排。
第一是中國的政黨制度。西方指責中國最多的就是“一黨制”,為什么不能換一個黨來執政?雖然西方共和黨、民主黨等都叫黨,但中國共產黨這個黨,跟西方的政黨沒有任何共同之處,雖然都叫黨,但意義完全不一樣。西方的政黨是公開代表部分利益的政黨,然后通過法治條件下的競選來執政。
中國跟西方情況完全不一樣,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自秦始皇統一之后絕大部分的時間內,都是統一的儒家執政集團執政,比較注重民生和社會的整體利益,中國一直是這樣的傳統。我跟西方學者解釋說,如果一定要套用“多黨制”“一黨制”來分析中國的話,那我可以說,過去兩千多年中國都是“一黨制”,而這期間的四分之三時間,中國是領先歐洲的,甚至是遠遠領先的。文明型國家的最大特征是什么,我叫作“百國之和”,也就是成百上千的國家慢慢整合起來的,這樣的國家如采用西方政治制度,那多半就等于選擇自殺,國家會迅速走向解體。
第二,我們的政黨背后有紅色基因,這很重要。中國人民為自己的民族獨立所付出的代價,百倍于美國人為美國獨立付出的代價。所以鄧小平講,能夠經歷了這樣的長時期斗爭,沒有人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我們道路自信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第三,中國共產黨具有高度的現代化導向和目標。所以中國共產黨這種政黨制度的安排包含了歷史基因、紅色基因和現代元素,可以叫“三合一”。
再講講協商民主。民主也是我們核心價值的組成部分,民主究竟怎么搞,我覺得應該區分實質民主和程序民主,兩者都很重要,但實質民主更重要,實質民主就是民主所要實現的目標,即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實現良政善治,對人民的需求及時作出回應。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美國國會討論的議題,我們每年做大量的民調,老百姓關心的住房、醫療、養老、保險、三農等主要問題就是人大討論的問題。美國不是的,美國國會討論的問題,是由高度組織起來的利益集團通過游說組織來設定的。
我們已經生活在21世紀了,生活在網絡時代了,了解老百姓最關心什么問題并不難。找三個具有公信力的民調機構,把民調的結果互相參照對應一下基本上就知道了,然后就這些問題進行民主協商,尋找解決的方法。
我想中國之所以側重于協商民主,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人口規模。如果是一個小的國家,政府通過一個決定,這個決定90%的人支持,10%的人反對,那就是壓倒性的勝利,政府不用在乎那10%的人的意見。但是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即使10%的人反對也是一億三千多萬,我們還是要盡量把反對的力度降低一些,所以我們追求協商民主,我想這是關鍵的原因。
還有就是選賢任能。講道路自信,必須討論國家領導人產生的問題。十八大的時候,《紐約時報》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題目是“選賢任能挑戰西方民主”。我講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中國的最高執政團隊是怎么產生的?基本要求是擔任過兩任省委書記,至少治理過一億人口。習近平治理了三個省,人口一億兩千萬,經濟規模幾乎接近印度三個省加在一起,治理過這么大一個板塊之后才進入政治局常委,再給他五年時間熟悉整個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方方面面,然后才出任最高領導人。我個人覺得這個模式實際上是最具有競爭力的模式,我們是通過盡可能多的努力來找到比較能干的、經得起考驗的領導人。
最后是混合經濟,我們叫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還在不斷地完善這個模式,但我想強調一點,就是我們從1994年提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后,還沒有經歷過西方意義上的金融危機、財政危機和經濟危機,這一點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一場金融危機給美國百姓帶來的創傷巨大。我認為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給美國老百姓財產造成的創傷實際上超過了中國“文化大革命”給老百姓財產帶來的創傷。所以僅此一點,我們就可以肯定我們這個模式,先肯定,再改進。我們現在叫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我覺得這個是比較靠譜的,也就是有效市場加上有為政府,我覺得這是對中國經濟模式一種比較簡單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