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精神
【本課主題】
新時代的深刻變革你我共同感受
【主講嘉賓】
黃相懷,政治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長期專注于黨的建設、中國政治的研究與解讀工作,發表過眾多研究成果。
【文字實錄】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肩負著為新時代舉旗定向、以新思想指引新航程的重大歷史使命。
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這次大會,對于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深入學習領會大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這種不平凡集中體現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它“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這具體體現在: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
?。ㄒ唬祿系母惺?/strong>
總體數據表明: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折合11.2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4.8%,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6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左右,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接近美國。
民生數據表明: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實際增長7.4%。2016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1%,比2012年下降2.9個百分點,接近聯合國劃分的20%至30%的富足標準;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比2012年提高2.0、0.7和1.3個百分點。
從新興經濟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特別是數字經濟等奇跡般地崛起,連西方發達國家民眾都自嘆不如。支付寶、網購、共享單車和中國高鐵被評選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
(二)學理上的感受
從五年來的歷史、現實和實踐來看,從學理上看,這種“全方位”“歷史性”的變革可以用“整體轉型升級”來揭示和概括:
在價值取向上,由過去相對注重以物為本走向更加注重以人民為中心;
在奮斗目標和歷史使命上,由實現富起來到實現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在生產力上,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走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
在生產關系上,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保鲞M人民福祉,使全體人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在國家權力運作方式上,由行政主導色彩比較濃厚走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更加注重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在意識形態上,由相對注重打破“思想僵化”走向更加注重解決“思想分化”;
在社會發展上,由注重重點突破的非均衡發展走向更加注重全面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對外政策和國際戰略上,由“回應挑戰”走向更加注重“積極作為、全球治理、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边@種影響,實際上就是“歷史性影響。”這種歷史性影響,就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在講完這五年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之后,接著強調:“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憋@然,“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影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歷史基礎和根本依據。
(三)現實中的感受
總的看,過去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從解決難題方面看,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為解決經濟結構調整這個“老大難”問題,在保持總量增長的同時,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助推經濟結構逐步實現優化;對于反貧困這一世界性難題,黨中央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方針,強化工作落實的責任制,使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性進展,等等。
從辦成大事方面看,五年來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壓茬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發展水平從以跟蹤為主步入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歷史新階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位置,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環境惡化狀況得到改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