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精神
【本課主題】
新時代的偉大意義你我共同理解
【主講嘉賓】
黃相懷,政治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長期專注于黨的建設、中國政治的研究與解讀工作,發表過眾多研究成果。
【文字實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應當從“三個意味著”來理解新時代的偉大意義。
(一)共同理解第一個“意味著”,意味著我們要從歷史的維度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這就是新時代的歷史意義。
從民族復興的進程理解新時代,中國進入了加速圓夢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長期奮斗的偉大成就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開始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越往縱深發展,發展中的問題和發展后的問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務和新提出的任務越交織疊加、錯綜復雜”,“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方法解決”。對于這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愿景激勵人們,用強化作風建設來約束黨員干部行為,用大力加強反腐敗斗爭來震蕩高層,用理想信念喚起人們的奮斗激情,用危機意識增強大家的責任心和擔當精神,用深化開放進一步推動改革深化,用各種制度機制來固定改革開放的成果,等等。通過這些辦法,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鳳凰涅槃”,開辟一條新路出來。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從“遙想”變成“遙望”。
(二)共同理解第二個“意味著”,意味著我們要從理論的維度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這就是新時代的理論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在對這個問題的探索和回答中,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在全黨全國人民的長期持續努力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社會主義中國煥發出勃勃生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變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原有軌跡,展現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光明前景,影響了當今世界發展演變的宏觀圖景,我們所要堅持、發展和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不斷獲得新的歷史意義、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
改革開放后,人們發出這樣的疑問:中國搞的還是社會主義嗎?
蘇聯解體后,人們發出這樣的疑問: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能搞多久?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社會主義體制具有怎樣的優越性?
社會主義思想和實踐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從挫折到復興,經歷了500年的歷史,走過了6個歷史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思想和運動發展過程中的最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繁榮發展,中國在當今世界上引起了強烈的關注,告訴世界社會主義沒有失敗。
在20世紀的80年代末期開始,隨著蘇東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低谷,西方有一些思想家開始宣稱社會主義失敗了,歷史終結了,從此以后再也沒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較量了。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告訴世界,社會主義沒有失敗,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代表了人類未來的方向,人類應該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科學社會主義的境界。
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一代又一代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呈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世界性、歷史性成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偉大旗幟在世界上高高飄揚。
“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
(三)共同理解第三個“意味著”,意味著我們要從世界的維度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這就是新時代的歷史意義。
為人類作出較大貢獻,是中國的價值愿景。
現代化是否只有西方化一條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繁榮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的重大成就告訴世界,人類走向現代化的路子并不是唯一的,并不是只有西方化的現代化才是唯一的道路。人類走向現代化的路子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國情,根據自己國家的特點,經過自己的努力走向現代化。中國既堅持了現代化的普遍性,又堅持了中國發展的獨特性,給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方案、一種參考,打破了西方現代化路徑唯一性的神話,打破了過去很多發展中國家所陷入的西方路徑依賴性的誤區,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建構新型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實現現代化是當代世界的潮流,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希望能夠進入現代化的行列。但是,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現代化的問題上,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集中起來說,主要就是“發展與穩定”的兩難、“開放與自主”的兩難:對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的發展往往伴隨社會動蕩,社會動蕩又反制經濟增長;對外開放是一把雙刃劍,開放的代價,往往是喪失獨立自主的發展權利。
破解這種兩難,中國的方案是:
穩定與自主的制度基礎:從制度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人民代表大會為根本政治制度,實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和共同發展。從指導思想上看,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度重視宏觀調控,強調發揮計劃與市場兩個手段的長處。
穩定的基礎:從政治上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下,與諸多發展中國家黨派林立、攻訐不止,以及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紛繁蕪雜相比,中國始終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一黨執政、多黨參政的政治局面,使中國共產黨既能廣納各黨派、各群體的智慧,又能保持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
自主的基礎:從經濟上看,中國強大的國有經濟和宏觀調控能力,能夠有效防止發達國家控制本國經濟命脈,保持政治經濟發展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中國國有經濟牢牢掌握著能源、交通、金融等重要工業和服務業,國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土地資源一直堅持全民所有。這一方面有利于宏觀調控,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防止發達國家利用自身的資本優勢控制本國經濟的要害部門。因此,中國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有著實實在在的制度支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設定的發展路徑和輝煌成就,從而與新自由主義和“華盛頓共識”有著根本區別。
事實證明,恰恰是與西方所推崇的發展模式相區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有力地推動了本國的發展,中華民族以昂揚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的發展向世界昭示,每個國家都應當根據本國的具體國情來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給世界啟示,社會主義制度、強有力的政府、混合經濟、宏觀調控,同樣可以成為現代化的成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