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精神
【本課主題】
新時代的國際作為你我共同自豪
【主講嘉賓】
黃相懷,政治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長期專注于黨的建設、中國政治的研究與解讀工作,發(fā)表過眾多研究成果。
【文字實錄】
(一)你我共同自豪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被全世界矚目
大會召開前后,外國政黨政要及各界人士紛紛致電致函,截至2017年10月30日,共有165個國家454個主要政黨發(fā)來1340多份賀電(函)。此次國際社會致賀十九大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各方積極性高。致大會召開的賀電(函)增長近80%。許多政黨、組織和個人提前半個月就發(fā)來了致大會召開的賀信,反映出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二是代表性廣。除政黨政要外,許多國際組織、國外非政府組織和重要智庫也紛紛致賀,反映出我黨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已深入到國際社會各領域各層面。三是質量和分量顯著提升。多數(shù)賀電(函)反復提及我內政外交政策和治國理政理念并盛贊其世界意義,反映出我黨對國際社會的政治引領正日益深入。
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不僅對黨本身有影響,對中國有影響,對世界也是有強大的影響。隨著我們黨和國家的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不僅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共產黨也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國際社會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看法正在發(fā)生轉折性變化:國際社會不僅在經濟、發(fā)展上“向東看”,而且開始在道路、理念上“向東看”。
從“融入世界”到“引領世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了40年的艱苦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起步階段和發(fā)展時期的任務,主要是抓住和用好世界給中國帶來的戰(zhàn)略機遇,重點是解決融入世界的問題。在當時條件下,中國的對外關系,只能是通過對外開放,融入到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體系中,在技術、資金和管理等方面吸收借鑒他國經驗,并通過比較優(yōu)勢實現(xiàn)資本的積累和實力的積攢。中國是全球化潮流的順應者而非引領者,是國際發(fā)展經驗的學習者而非傳授者,是國際聲音的聆聽者而非發(fā)聲者,是國際博弈中較弱一方而非較強一方。中國的國際戰(zhàn)略和國際作為,只能是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抓住和用好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所帶來的戰(zhàn)略機遇期。中國的國際影響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發(fā)揮作用,所掌握的國際話語權并不多。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是國際社會的重要參與者,但并非主角。
(二)你我共同自豪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不斷擴大
經過長期的努力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的重大努力,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作為和國際話語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fā)起創(chuàng)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一系列重大外交舉措表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化的引領者,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推動者,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倡導者。中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wěn)居世界前列,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中國已經成為備受全球矚目的主角,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大幅提高,已經有條件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已經有能力和條件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顯著特點。
作為經濟全球化最積極的參與者,中國在國際經濟組織中的地位顯著提升:2015年12月,中國成為歐洲復興開發(fā)銀行的股東;2016年1月,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份額由3.996%上升至6.394%,排名從第六位升至第三位;2016年12月,人民幣加入國際儲備資產——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成為IMF認可的國際儲備貨幣和“可自由使用貨幣”俱樂部成員,被180多個成員國官方使用和儲備。而在逆全球化抬頭的今天,中國也成為了經濟全球化最有力的推動者:2016年9月“杭州G20峰會”在中國主導下形成了《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zhàn)略》、《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和《二十國集團新工業(yè)革命行動計劃》;由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投行創(chuàng)始成員國達到57個,正式成員國達到77個(截至2017年5月13日);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導致其國際信譽和領導力再一次受損的同時,中國仍堅定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的莊嚴承諾。
自2013年中國提出并積極推進“一帶一路”這條“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以來,它已經涵蓋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4億人口,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的30%。“一帶一路”建設不僅開啟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而且將從東向西拉動世界經濟的增長。可以說,“一帶一路”建設是自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以來,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在全球擴張以來,首次出現(xiàn)的東方帶動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新格局,其意義是重大的,影響是深遠的。
(三)你我共同自豪中國向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當今世界亂象不少,“美國優(yōu)先”、英國脫歐、美國與歐洲的新矛盾新沖突,說明西方正加劇分裂和撕裂,危機之時“各掃門前雪”,“大難臨頭各自飛”。此外,敘利亞危機、朝核問題,以及恐怖主義等,攪得世界不得安寧。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中國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愿景。習近平同志提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要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更要遵守全人類共同價值觀,各盡所能、相互借鑒、互惠共贏。這些思想,得到眾多國家元首的一致贊同,包括聯(lián)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各種決議中,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宏偉理念和美好愿景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也表明了中國對全球治理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貢獻。
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對世界是福音還是災難?中國的回答是:“中國夢是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夢,我們追求的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以實現(xiàn)中國夢為旨歸,將使占世界人口1/5的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也將惠及世界各國人民;將創(chuàng)造一個不是通過零和博弈、而是通過合作共贏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大國發(fā)展模式,推動一個不是內含沖突意識、而是主張“和而不同”的古老文明實現(xiàn)偉大復興,開辟一個不是為少數(shù)人、而是為全體勞動人民謀福利的發(fā)展新階段。
世界可以從中國的崛起中學到什么?
為各種不同人類文明探索發(fā)展道路提供中國經驗,為人類社會發(fā)展增添中國動力,為豐富人類社會發(fā)展道路貢獻中國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設定的發(fā)展路徑,從而展示了中國智慧。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總結和吸收了古代中國、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其他發(fā)展中國國家和發(fā)達國家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形成了一整套治國理政的經驗體會,形成了中國智慧。這些智慧包括:
一是獨立自主。無論外部世界和輿論如何變化,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地處理和解決國內國際事務,從來不會依附于、屈從于任何外部勢力,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自己的問題。
二是實事求是。中國存在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優(yōu)先解決什么問題;問題需要怎樣解決,就采取什么方式解決,并且不斷從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中探索規(guī)律性的認識。
三是開放包容。一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始終以開放的胸懷、包容的心態(tài)看待新生事物和外部世界,有益的就提煉、升華、推廣,有用的就拿來為我所用,不疑神疑鬼,不故步自封。
四是反思審慎。對于未來發(fā)展愿景,采取堅定不移的態(tài)度,但對于自己走過的路,采取深刻的反思反省的態(tài)度,對于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采取深思熟慮的態(tài)度,邊走邊看,邊做邊想。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wǎng) | 報網(wǎng)動態(tài) | 聯(lián)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wǎng)郵箱 | 網(wǎng)站地圖
光明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