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一帶一路”建設5周年智庫專家系列談⑦】
編者按: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回應各國促和平、謀發展的深切愿望,為共建“一帶一路”擘畫出新藍圖。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光明網理論部聯合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共同策劃推出系列解讀文章。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 李瀾濤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也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占據了國際道義制高點。上述講話表明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領導人基于歷史和現實給出的“中國答案”,展現的是面向未來的長遠眼光、博大胸襟和歷史擔當。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甭摵蠂鴽Q議寫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標志著這一理念已經得到普遍認同。中國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所以能夠逐漸在全球取得共識,也正是因為它反映了大多數國家、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其考慮的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發展,而是所有國家的共榮、共贏。當前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共同的挑戰,生態危機、資源匱乏、氣候變化、環境污染、恐怖主義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如何有效應對這些挑戰,不是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的,唯有團結共贏、共商共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來共擔風險、共度難關。
中國政府通過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把中國發展同沿線各國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與世界夢銜接起來,把各國通過共同利益、共同目標團結在一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從歷史傳統和現實需要出發,也為全球宏觀背景下時代所賦予中國的歷史使命所決定。
從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滲透著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傳統文化與古之絲綢之路的傳統追求。如儒家經典著作《禮記·禮運·大同篇》,描繪了古人眼中的理想世界,天下為公、世界大同是中國人心中期待的美好未來。而曾經開創的絲綢之路則率先實現了不同文明的對話與交融,文化、宗教、種族間求同存異、開放包容,與沿線各國共同書寫了歷史的絢爛篇章。
在一定意義上講,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提出勾畫出了一種新型文明觀。從文明發展的歷史角度看,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而從現實角度看,經濟全球化讓“地球村”越來越小,不同文化及其群體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實現不同文明的和諧共處將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課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此給出了一條光明、可行的路線。
與之相對比的則是西方奉行的“文明沖突論”,其認為文明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上升到文明級別的沖突更是難以和解的,這是一種短視、悲觀的文明觀,并沒有認真思考人類社會長遠的發展。從整個人類文明發展來看,不同文明的和諧與共存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時間,相互間的交流和借鑒更是極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從當今世界發展的現實看,與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大勢相比,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零和游戲等已不再符合時代邏輯。未來,世界要進步發展,文明的和諧共存必然會超越“文明沖突論”。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看到了“文明沖突論”的另外一面,即文明可以和諧共存,全世界可以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義之一就是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所強調的,“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代表著更加明確、更加開放包容的“中國方案”,其以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理念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正能量,與現有機制互為助力、相互補充,不謀求對現有國際合作機制的挑戰和替代。它不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不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不謀求霸權和勢力范圍。更不以文明和意識形態劃線,而以文明的互鑒超越文明的沖突,推動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謀求開創多元文明交融的新路徑,并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前,愿意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這表明其反映了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促和平、謀發展的愿望。這必將持續推動著“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使人類社會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
相關閱讀
系列文章一:以改善民生促民心相通,助力“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系列文章二:再續古絲路“農脈”,造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
系列文章三: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系列文章四:教育交流,厚植民心
系列文章五:投資建設契合多國訴求,風險管控助推合作進程
系列文章六:繪好海外園區“工筆畫”,譜寫“一帶一路”新篇章
[責編:鄭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