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5周年智庫專家系列談⑤】
編者按: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回應各國促和平、謀發展的深切愿望,為共建“一帶一路”擘畫出新藍圖。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光明網理論部聯合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共同策劃推出系列解讀文章。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 劉清杰
習近平主席在推進“一帶一路”工作5周年座談會中發表重要講話,肯定了過去五年投資合作的重大成就,強調對外投資符合中國與沿線國家發展需求,并提出應注重解決投資環境、風險管控等關鍵問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直接投資成效顯著
習近平主席在座談會中提出,中國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0多萬個就業崗位,我國對外投資成為拉動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16 世界投資報告》數據顯示,2015 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發展中經濟體中的主要對外投資國,并參與了大量跨境并購交易。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17年底,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9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3.6億美元,同比下降1.2%,占同期總額的12%,較上年提升了3.5個百分點。并且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并購62起,投資額88億美元,同比增長32.5%。同時,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截至2016年底,中方已經與53個沿線國家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與54個沿線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并且積極商簽標準化合作協議、簽證便利化協議等各類合作文件,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基于產能合作的投資增長符合“一帶一路”相關各國發展訴求
習近平主席在座談會中提出,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而實現經濟獨立和民族振興正方興未艾。共建“一帶一路”之所以得到廣泛支持,反映了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促和平、謀發展的愿望。經濟互補性是中國擴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的堅實基礎,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經濟結構具有較強互補性,吸引直接投資的需求巨大。中國經歷了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總量擴大的同時產業結構逐漸得以完善,中國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發揮產業技術優勢推動產能輸出境外,帶動國內企業“走出去”,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同時,“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多是發展中國家,或者經濟階段正處于轉型時期,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迫切需要吸引外部力量參與本國投資建設,以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和技術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的內生動力,產能合作借助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現產業、市場和創新聯動,使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配置,我國已與法國等發達國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與東盟等區域組織開展了多邊產能合作,并設立了超過1200億美元的產能合作基金,涉及中非、中拉、中哈、中巴等。境外經貿合作區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有效平臺,成為促進我國和沿線國家雙向投資合作的重要載體,截至2016年底,我國與沿線國家建設了56個境外經貿合作區,涉及多個產能合作相關領域,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近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帶動國內優勢行業部分產能向境外轉移,既推動了我國去產能、調結構,同時為東道國完善基礎設施、加快產業發展、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貢獻。
重視境外投資風險防范,推動“一帶一路”投資合作健康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座談會中提出,要高度重視境外風險防范,完善安全風險防范體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應對風險能力。中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項目面臨資金需求龐大,投資周期長、資本跨境合作等問題,疊加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區域“一超多強”的投資格局,以及敏感的行業分布和單一的投資主體特性,投資風險案例快速增多。
造成風險案例多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一帶一路”地區投資環境不優、投資主體風險防范經驗不足、前期風險評估不充分具有較大關系。我國應在充分認識“一帶一路”地區風險特征的基礎上,合理評估各國投資風險,完善海外投資保險保障體系和爭端解決機制。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風險防控方面,我國成立了由外交部牽頭的“一帶一路”建設安全保障協調小組,針對重點國家和項目,出臺系列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并建成“一帶一路”建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電子平臺,制定了應急處置工作規程與情景模擬等指導文件,與緬甸等8個重點國家建立了安全保障聯合工作機制,定期舉辦安全保障工作專題培訓班。然而目前的安全保障機制仍不能滿足當前“一帶一路”建設中企業大規模“走出去”的需要,投資風險防范需要多部門參與。政府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信息優勢和權威影響,及時公開發布對外投資指南和投資環境評估報告。相關金融機構應借助其海外分支機構加強東道國投資信息數據庫建設。相關行業協會、商會等應利用其平臺作用,加強投資信息交流和風險預警信息的發布。另外,企業本身也應積極了解東道國投資環境,全面開展風險評估,做好投資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相關閱讀
系列文章一:以改善民生促民心相通,助力“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系列文章二:再續古絲路“農脈”,造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
系列文章三: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系列文章四:教育交流,厚植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