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言簡意賅,鼓舞人心。總體來看,該報告可以用十六個字概括:直面挑戰、傳遞信心、民生導向、部署有力。
">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教授 周躍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言簡意賅,鼓舞人心。總體來看,該報告可以用十六個字概括:直面挑戰、傳遞信心、民生導向、部署有力。
一、直面挑戰,來之不易的巨大成就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過去的一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之復雜嚴峻,為改革開放以來之罕見,為百年之未有大變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的經濟社會運行造成巨大的沖擊,經濟轉型陣痛凸顯,新老矛盾交織。而隨著疫情的全球蔓延,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國際金融市場震蕩,尤其是中美經貿摩擦一波三折,不利影響顯現。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的一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增長6.1%。這個是什么概念?1978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是3678億元,在世界上排名在十名開外。而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已經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同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離高收入國家的距離又近了一步。
此外,在宏觀經濟另外的三大指標中,過去的一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調查失業率在5.3%以下。城鎮新增就業的人數,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口總和,在西方國家是不可想象的。而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處于價格水平的合理區間,同時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等等,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極其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取得的,的確來之不易。
當然,今年我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較之去年,可能更加復雜,更加嚴峻,不確定性更大。但政府工作報告并沒有回避問題,而是直面挑戰,勇于開拓,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好有針對性的工作部署和有前瞻性的戰略安排,確保今年的經濟社會各項目標順利實現。
二、傳遞信心,制定符合實際的發展目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雖短,但中間多次響起熱烈掌聲,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報告向全國各族人民傳遞了必勝信念,為奪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注入了信心的力量。這種信心既來自過去一年扎實有效的工作成就,也來自報告中制定了符合實際的發展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進出口促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等等目標任務,這些目標任務既利當前,又著眼于長遠,既切合經濟社會工作實際,又需要通過艱苦奮斗才能實現,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并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長的具體目標,這在政府工作中并不常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隨著全球疫情的擴散,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形勢不確定性很大,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速究竟會造成多大的沖擊,目前還難以預料;二是當前我國的發展亦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后續影響,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等等,都可能成為影響今年經濟增長的“黑天鵝”事件;三是不提出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工作,有利于激發全國人民和各個市場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
三、民生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從整體上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共八個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報告的總論部分,第三到第八部分是報告的分論部分,是對今年的政府工作進行具體的部署。應當說,整個報告通篇都始終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工作報告深刻地體現了這一點。不管是“六穩”還是“六保”,“就業”都是第一位,實際上,保就業就是保民生,這是整個報告的一條主線。
報告的第八部分,也就是“壓軸”部分,專門聚焦“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主題進行部署安排。報告提出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堅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等方面,都做了具體的工作要求。尤其報告指出,對因災因病遭遇暫時困難的人員,都要實施救助。要切實保障所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將助力更多失業人員再就業敢創業等等。這些舉措都體現了務實的民生導向原則。
四、部署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的第二到第八部分,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任務進行具體部署。分別針對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等方面,提出了上百項政策舉措,無疑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從財政政策看,報告提出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前期出臺六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等等這些政策部署,都是各個市場主體的重大利好消息,可以說這些對策都極具針對性和操作性。
從貨幣政策看,報告提出要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推動利率持續下行。我們預計,隨著各個部委對這些領域的細化政策陸續出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一定會得到最可靠的保障。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報告提出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客觀來講,面對當前經濟下行的困難和壓力,面對不確定性極大的外部環境,我們更加需要充分挖掘內需潛力。一方面,要發揮好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大力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經營,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另一方面,要發揮好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性作用。報告提出今年的投資領域聚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著力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助力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等。我們會很快看到這些舉措所釋放的“政策紅利”和“正外部性”效應。
相關閱讀:
【專家學者看兩會】一份突出民生導向的務實報告——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