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地方政府舉債融資體制、對外開放、提升生產率、統籌規劃、糧食、司法、四個全面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潘盛洲: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體制】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指出,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是多年形成的。它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地方政府融資規模的不斷擴大,一些地方政府性債務出現了超越自身財力且責任不清晰、運作不規范等問題。如何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體制?根據中央相關文件精神,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賦予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權限。二是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規模控制和分類管理。地方政府舉債不得突破批準的限額。三是嚴格限定政府舉債程序和資金用途。四是建立債務風險預警及化解機制。財政部根據債務率、新增債務率、償債率、逾期債務率等指標,評估各地區債務風險,對債務高風險地區進行風險預警。五是建立考核問責機制。把政府性債務作為嚴格硬指標納入政績考核。
摘編自《經濟日報》
【陳飛翔:只有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才能真正構建起命運共同體】
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飛翔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必須也只能在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來加速轉型步伐,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預定目標。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實現中高速經濟增長的基礎和前提,開放模式和開放戰略的優化事關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全局。只有全面轉向高層次的開放模式,才能真正形成高效開放的市場體系,培育出高端有效的產業體系,逐步建成高福利的社會體系。只有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才能在全球化進程中與其他國家一道真正構建起命運共同體,實現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和利益共享。
首先,加深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相互協調,全面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其次,積極鼓勵高端領域的國際投資,更新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循環的流程。再次,聚焦發展高端形態的服務貿易,努力培育未來新型的比較優勢模式。第四,努力增強高端層次的話語權利,擴大我國在國際經濟生活中的引導力。中國持續30多年的迅速發展,得益于對外開放。展望未來,在“十三五”以及更長時期,“開放”作為核心發展理念之一,將為中國經濟改革發展提供永續動力。
摘編自《文匯報》
【劉志彪:“提高生產率”是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發展的政策標準和依據】
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志彪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強調,從發展上看,主導國家發展命運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提高生產率”是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發展的政策標準和依據。這是因為:第一,我們實施轉型升級工程,無論發展什么產業,根本上是要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生態文明。第二,提升生產率是實現“穩增長”的重要保障。第三,只有生產率的提升,才能使城鄉居民收入提高進入良性軌道。因此,面對當前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迅速上升,邁向中高端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最佳策略,就是要讓傳統產業提升生產率,通過生產率上升克服成本上升因素,并通過更低成本和價格刺激市場擴大。
摘編自《新華日報》
【任樊杰: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規劃】
“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認為,要完善政策體系,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所有的城市規劃、區域規劃都要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來統籌各類規劃。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第一,處理好戰略和規劃的關系。規劃制定和戰略研究是兩個導向,一個是問題導向,另一個是目標導向。第二,以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規劃的有效性。我們的治理體系必須是健全的戰略規劃體系,必須是從戰略到規劃到決策到政策,整個是相互支撐、相互協調、相互貫通的規劃體系。第三,把理論創新作為破解難題的金鑰匙。理論創新更應該是社會科學的創新,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融合的創新。因為科技創新已經包含了自然科學和技術創新的核心內容,自然科學的創新及科學技術的創新已經在科學創新里邊融匯了。
摘編自《河南日報》
【聶振邦:調整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是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有效辦法】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會長聶振邦指出,要解決糧食生產和流通問題,必須采取可行措施,促進糧食生產和需求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尊重市場規律,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調整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是當前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從目前生產水平看,應保證和穩定小麥、稻谷種植面積,保證稻谷、小麥產需基本平衡;調整和優化玉米種植面積,推動玉米與大豆輪作。擴大“糧改飼”試點范圍,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利用國家現在糧食庫存充裕的有利條件,可以繼續恢復和擴大退耕還林。
摘編自《經濟日報》
【吳喆:以新形勢為契機,全面轉變公訴工作理念】
遼寧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吳喆表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檢察機關公訴工作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又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需要我們蓄勢而發、借勢而為、乘勢而上。理念端正才能方向正確,認識深刻方能行動堅決。適應公訴工作面臨形勢的新變化,必須大力培育符合社會主義法治要求、遵循刑事訴訟規律、具有鮮明公訴特點的司法理念,并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為全面提升公訴工作品質奠定思想基礎。一是更加注重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運用。二是更加注重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的平衡。三是更加注重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統一。四是更加注重規范化和精細化操作。五是更加注重司法環境和輿論氛圍的營造。
摘編自《檢察日報》
【郭學德、朱耀先:黨的領導是“四個全面”之魂】
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郭學德、朱耀先撰文指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個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統一整體。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戰略目標的強大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戰略目標的可靠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各項目標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無論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還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舉措,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都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有序推進。黨的領導是“四個全面”之魂。只有全面從嚴治黨,鍛造堅強領導核心,才能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方向指引和根本保證。
摘編自《人民日報》
(光明網記者李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