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銀發經濟、陸海統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全面提振消費、文化數字化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原新:發展銀發經濟,更好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認為,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抓手。增進老年人福祉,是發展銀發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老年人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旺盛和迫切。推動銀發經濟擴容提質,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和推廣,不斷豐富養老服務場景,強化質量監管,能夠更好滿足老年人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老年人的物質條件逐漸豐富。發展銀發經濟,依據老齡群體和備老人群的需求特征,提供從老年人需要的老年用品、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康復輔助器具到抗衰老、養老金融和老年旅游等高品質產品和服務,再到全社會適老化改造,將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比如,智能穿戴設備通過對老年人的心率、血壓、步數等健康數據進行監測,能夠為維護他們的健康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正在成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得力助手??傊?,順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態勢,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不僅是推動養老產業體系深度轉型升級的有力手段,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撐,有助于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差異化與個性化的需求。
摘編自《人民日報》
【聶清斌、郭慶賓:暢通陸海新通道,發展海洋經濟】
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聶清斌、郭慶賓指出,陸地和海洋是一個有機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榮。發展海洋經濟,需要加快推動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構建更加完善和高效的區域運輸系統,暢通陸海新通道。一是在頂層設計上,堅持陸海統籌與國家發展戰略相融合,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從制度、城市、產業、信息、貿易、旅游、生態和人文等方面建設通道經濟走廊,探索貿易物流新規則,增強海洋經濟對外開放能力。二是推動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國際海洋經貿合作。建設新出海口和經貿合作通道,加密北部灣港國際貨物運輸航線,提升航運網絡覆蓋面;深入推進通關便利化改革,進一步提高進出口通關效率;形成多模式有序競爭、優勢互補的跨境運輸格局。三是推動運輸服務降本提質增效,完善東中西3條主通道的集裝箱海鐵聯運班線布局,加快形成跨區域聯動、陸海聯運、物流集聚、通關高效的綜合性國際貿易大平臺,提升海洋經濟內陸輻射能力。四是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持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兩端及沿線節點城市的物流園區布局與建設,提升集聚和輻射能力,積極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進一步擴大通道輻射能力。
摘編自《光明日報》
【鄭高鍵: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
甘肅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鄭高鍵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立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要求,作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頂層安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必須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從中華優秀傳統法治理念中汲取營養、擇善而用,使歷史智慧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一方面,傳承發展“民惟邦本”的重要理念。以人民為中心是“民惟邦本”傳統思想的創新轉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根本立場。新征程上,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作為首要原則,確保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主體力量和源頭活水;必須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重要使命,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始終嚴格公正司法,持續推進良法善治;必須將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作為根本任務,以法治保障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堅定不移走好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另一方面,傳承發展“禮法合治”的治理方式。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禮法合治”歷史經驗的揚棄發展,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基本原則。新征程上,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以道德滋養法治,將法治精神培育融入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和國民教育體系,引導人們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又要以法治保障道德,著力“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以剛性的法律法規懲惡行、彰善舉,引導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之風。同時,傳承發展“正己養廉”的修身要求。清正廉潔是正己養廉悠久傳統的時代表達,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要求。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汲取“廉為政本”的歷史智慧,深入開展廉潔文化宣傳教育,培育崇尚廉潔的全民意識和社會氛圍;必須汲取修身養廉的歷史智慧,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必須汲取以法促廉的歷史智慧,加強反腐倡廉國家立法和黨內法規制度建設。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王蘊:以務實、創新、有效的舉措支撐全面提振消費】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王蘊表示,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緊扣全面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從提升消費能力、提高供給質量、增強消費意愿、解決制約消費突出矛盾問題等方面部署全面提振消費的七大行動、30條舉措,具有務實、創新和有效的突出特點。一是政策措施具體、務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方案》瞄準消費發展的新趨勢新特征,針對制約消費的突出矛盾問題,部署了一系列能落地、可見效的措施。二是政策工具組合創新,促消費的政策合力效應突出?!斗桨浮肪C合運用財稅、金融、產業、投資、消費等政策,針對不同領域消費和不同群體靈活使用財政補貼、貸款貼息、超長期特別國債、預算內投資、REITs等工具組合,注重各類政策協同發力、形成政策合力,為提振消費提供全方位支持。三是堅持發展與改革并舉,政策完善與制度建設相結合。《方案》不僅注重解決短期問題,而且注重以制度建設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比如,在“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中強調要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在“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中強調要研究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合理調整機制;在“完善消費配套保障措施”中,強調要完善全口徑消費統計制度等,這些有助于為全面提振消費提供長期制度保障。
摘編自《經濟日報》
【馮惠玲、祁天嬌:走好新時代文化數字化新路】
中國人民大學數字人文研究院院長馮惠玲、中國人民大學數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員祁天嬌認為,文化數字化是我國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目標,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戰略路徑。一是要以科技融合、數字賦能實現面向現代化的文化資源發展轉型。數字化賦能文化資源建設與再生產,需著力用數字手段實現文化領域跨資源融通建設與整合挖掘,關聯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實現對多來源、多類型、多模態、多結構文化資源的跨庫、跨機構甚至跨領域整合,建立關聯文化數據網絡,形成涵蓋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新型數字遺產在內的國家文化遺產數字資源新體系。二是要以開放共享、數字出海實現面向世界的文化敘事傳播轉型。一方面,主動建設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數字文化資源,要“數字升維”,建成多語種、多功能的海外版本數據庫或關聯數據集,推動中國文化與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社區的有效連接;要“理解降維”,將現有文化資源的專業性、學術性內容轉化為能夠與國外受眾文化傳統、接受習慣結合起來的新敘事成果,以柔性方式塑造可感、可知、可愛的中國形象。另一方面,高效打通數字出海與海外傳播渠道,發揮文化的交叉融合屬性,以文化“出圈”帶動文化“出?!?,實現多領域、跨領域協同出海與交流合作;發揮數字媒體的多元屬性,打造全媒體數字出海傳播新格局;有力健全中外多元主體協同合作機制。三是要以系統保護、數字增值實現面向未來的文化精神傳承轉型。數字增值強調在文化數字化的基礎上繼續開展文化數據化、知識化和智慧化,使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和文化產業優勢,以文化數據要素價值反哺傳統文化行業,使文化資源價值與時俱增而非歷時衰減。
摘編自《北京日報》
?。ü饷骶W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