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人工智能、區域戰略、國家文化公園、服務業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戎珂:人工智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所長戎珂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新時代新征程,解決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各種風險和復雜挑戰,使人工智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必須加強人工智能治理、構建人工智能生態體系,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一是構建多層次技術生態。要打造涵蓋算法框架、算力資源、數據要素的通用技術池。在此基礎上,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向垂直領域深耕,將通用能力轉化為適配垂直行業應用場景的專用技術模塊。二是深化開源開放。要在合法合規前提下,構建語料開放、模型開源服務體系,推動基礎模型、算法和數據資源的共享與開放。同時,持續倡導包容開放,鼓勵更多開發者投身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轉化與應用。三是筑牢信任基石。要秉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原則,以保障社會安全、尊重人類權益為前提,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倫理準則、規范及問責機制,確保技術發展以造福人類為初衷。四是加強國際治理和合作。要推動落實《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共同加強人工智能戰略對接和政策交流,倡導制定人工智能發展的國際標準和倫理規范,合力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合作推動數據依法有序自由跨境流動,推動建立兼顧安全與發展、公平與效率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
摘編自《人民日報》
【楊開忠:發揮區域戰略疊加效應,推動城市功能圈全面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經濟工作中特別注重“疊加效應”,強調避免合成謬誤和分解謬誤。發揮區域戰略疊加效應的核心在增長極,關鍵在發揮增長極輻射帶動作用。城市功能圈化是增長極增強自身、惠及周邊、帶動區域和實現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的必然過程。推進空間一體化、發揮區域疊加效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按照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的要求,推動不同層次的城市功能圈全面發展。一要建設城鄉共生圈。把規劃建設城鄉共生圈放在重要位置,總結以縣城為依托的新型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經驗,建立科學的基本空間單元、中心核、通勤率和通勤距離等城鄉共生圈規劃建設標準和制度。二要深入推動現代化都市圈建設。要積極實施現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動,以都市圈規劃為指南,以核心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為抓手,因地制宜加快推進區域基礎設施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三要建設城市群經濟圈和新型經濟大區。要順應城市群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戰略要求,加快形成以城市群為核心、生產集中、生活水平均等、生態繁榮、對流高效的城市群經濟圈。其中,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游等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要以相應的國家區域戰略為支撐引領,加快建設成為擁有各具特色的科技體系、產業體系、消費體系和國際交往體系的新型經濟大區。四要建設開放對流的國家經濟鏈帶。可考慮以將“風箏區域”建設成為中國和世界經濟循環核心區域為輻射帶動,以“三橫三縱”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為區位導向,加大力度建設以“風箏區域”為核心、鏈接“一帶一路”國際經濟走廊、開放對流的國家經濟鏈帶。
摘編自《經濟日報》
【蔡武進:構建制度體系,推動國家文化公園高質量建設】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教授、文化法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蔡武進認為,國家文化公園作為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工程,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其中,構建全面促進文化遺產系統保護、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形象建構的制度體系是國家文化公園制度建設的關鍵。一方面,圍繞系統性保護理念,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協調制度。在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方面,改變文化遺產領域“分級-分類”的“點狀”保護模式,推動各個國家文化公園搭建跨部門、跨區域協同保護平臺和機制,實現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管理;在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方面,設立專門的文化遺產督察機構,制定相應的督察標準,對各個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遺產保護情況進行系統巡查和管控。另一方面,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趨向,建設“文旅+”業態融合促進制度。依托國家文化公園沿線的各類文化景觀,支持和鼓勵打造與現代生產生活相契合的新興文旅消費場景,建設文化和旅游資源轉化支持制度;支持深入挖掘利用國家文化公園文體旅場景、設施,開發特色體驗項目,培育文體旅融合發展新業態,建設文化和旅游業創新發展保障制度;引導和促進國家文化公園專題數據庫建設,形成文旅資源數字化保護利用網絡,建設文旅與科技融合促進制度。同時,依托文化表征系統,建設“文化中國”形象塑造與主題展示促進制度。鼓勵深入挖掘國家文化公園的精神內涵,圍繞“中華民族母親河”“萬里長城”“千年運河”“兩萬五千里長征”等超級IP,塑造各具特色的形象標識,打造多元一體的國家文化公園整體標識體系,在文化空間生產與文化消費過程中,進一步突出中華文化標識的整體辨識度。
摘編自《光明日報》
【鄒紅:多措并舉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鄒紅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旨在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服務業的多樣化、品質化、數字化、融合化和國際化,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支撐和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一方面,完善服務業擴大開放體制機制。需要聚焦重點環節,破除市場準入、行業監管、數據跨境流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依托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進服務業全產業鏈、全環節改革開放。同時,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有序推進跨境服務貿易開放進程。另一方面,完善服務業產業融合體制機制。深刻認識當前制造業與服務業面臨的發展不平衡、協同性不強、深度不夠和政策環境等體制機制問題,探索裝備制造業、汽車制造等重點行業同互聯網服務業、現代物流、金融科技等服務業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新路徑。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和創新創業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鼓勵服務業企業合作,支持行業組織和平臺型企業發展,為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提供基礎平臺,更好地整合資源,提升效能。同時,完善服務業消費提質體制機制。需要充分挖掘基礎型消費潛力、激發改善型消費活力、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等中央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加強服務業人才培養和有效激勵,積極支持服務消費重點領域發展。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