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科技賦能文物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顧海良: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北京大學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顧海良認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凸顯“要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大講特講”的學理和學術特征。這里的“大講特講”,并不是停留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知識和術語的簡單重復上,而是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習近平經濟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關系及其規律性認識為對象,體現的是這一特定階段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社會性和歷史性規定。其創新性的知識要素及創造性的理論成果,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既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為指導,又以講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講過的新話”為鮮明特征。中國經濟學知識體系自主性的最顯著特征,就是秉持“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和理念;最鮮明的品質,就是堅定文化自信和學術自信,具有彰顯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學術信念,升華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智慧和文化精粹。
摘編自《經濟日報》
【趙水民:跨學科合作促進了文物保護技術的不斷精進】
山西大同大學黨委書記趙水民提出,文物承載歷史、連接未來,是國家發展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見證,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文化的根基。作為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在推動文物保護事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各領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文物保護技術的創新也在持續推進,跨學科合作促進了文物保護技術的不斷精進。在全球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大數據、人工智能、3D打印、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的應用,為修復、展覽和數字化存儲提供了全新可能,讓文物煥發“新生”。可主動引入這些先進技術,結合區域特色,探索創新應用模式,從而提升文物保護的質量和效率。高校和科研機構是文保技術迭代升級的主力軍,可以同地方政府特別是文保部門開展“問題導向”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在文物保護一線落地生根,解決文保技術研究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問題。
摘編自《光明日報》
【田鵬穎:發展是硬道理,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東北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田鵬穎表示,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短短幾十年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進程,用速度壓縮了時間,創造了發展空間。我們以奮進的姿態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了新臺階,發展具備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體量今非昔比。當然,對于一個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展仍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確實需要有持續積累的經濟總量作為重要支撐,確實需要保持一定合適的發展速度。同時,我們必須明白,經濟發展速度必須是高質量的速度,沒有質量的高速度并不是我們想要的。發展是硬道理,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再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經濟不斷被注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內涵。相比于速度,評判經濟好不好,我們更要看發展動力是否強勁、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看創新驅動力是否更強了、發展是否更協調了、開放水平是否更高了、老百姓是否更幸福安康了。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蔡之兵: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是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的根本方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蔡之兵表示,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雖然受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的影響,我國經濟在2024年遇到一些挑戰,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但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是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的根本方法。堅持“穩中求進”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長期方針,多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就是要處理好“穩”與“進”的關系:既要實現“穩”,也要不斷“進”。堅持“守正創新”與“先立后破”。近幾年來,隨著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各類新問題、新挑戰和新情況不斷出現,需要的政策創新和政策力度也有所不同,對宏觀調控也提出了更大挑戰。在此背景下,宏觀經濟調控應在堅持守正創新的前提下,處理好“立”與“破”的關系。堅持“系統集成”與“協同配合”。我國擁有非常豐富的宏觀政策工具箱,為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提供了堅實支撐。從過去的經濟實踐看,影響宏觀經濟調控效果的原因,除了不同領域專業政策的單獨實施效果外,與各個領域專業政策的集成性和協同性也具有直接聯系:各類政策之間的集成性和協同性越高,宏觀經濟調控的效果就越好,實現經濟目標就越有保障。因此,堅持“系統集成”與“協同配合”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摘編自《河南日報》
(光明網記者 陳銳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