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中非高水平合作、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藍慶新:共同擘畫中非高水平合作的新藍圖】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藍慶新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國際形勢發生新變化,中非合作已經步入新階段。雙方應進一步挖掘合作潛力,共同擘畫中非高水平合作的新愿景、新藍圖、新舉措,打造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樣本。一是在高水平推動經貿合作層面,堅持倡導并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強化雙方在動植物檢疫、商檢、海關等方面的溝通合作,積極開展與非洲國家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談判;高水平建設合作園區,推動當地產業集群建設,有效盤活當地資源,塑造自主發展能力。二是在全面深化綠色領域合作層面,大力推動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加強儲能開發和技術合作;推動中非綠色金融發展,鼓勵中非發展基金、絲路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以及其他政策性和商業金融機構開發更多綠色金融產品。三是在持續擴大數字經濟合作層面,推動對非大數據、云計算、通信技術等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合作,加強中非數字經濟標準互認互聯互通。四是在提升人文交流效能層面,加大中非文化、旅游產業合作,鼓勵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影音動漫產品使用非洲民族語言走進非洲,推動更多非洲國家對華免簽和落地簽,實現人員往來便利化。五是在增強中非合作的國際影響力層面,以中非合作帶動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協作,發出“全球南方”強音,合力推動氣候變化、數字經濟、地緣政治、安全合作、公共衛生、扶貧減貧等領域的國際規則制定,建立保障發展中國家利益訴求的國際規則體系,努力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摘編自《光明日報》
【蒲實:強化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科研部副主任蒲實認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需堅持系統觀念、全局觀念,在不斷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中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一是加強頂層設計。以發展規劃為引領,以空間規劃為基礎,以專項規劃為支撐,統籌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增強城鎮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集約、高效、有序開展城鄉建設活動。二是堅持統籌聯動。通盤謀劃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加強“硬聯通”“軟銜接”“深融合”,著力破除戶籍、土地、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制約,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三是提升治理效能。充分利用城鄉治理要素的共通性,在充分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主動性積極性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借鑒吸收城市的治理方式、技術手段,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動實現城鄉治理提質增效。
摘編自《經濟日報》
【孫久文:正確把握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的實施方向】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吳玉章講席教授孫久文指出,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把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宏觀經濟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我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需正確把握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的實施方向。一是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促進城鄉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包括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由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構成的生產要素市場,要在全國一盤棋的原則下,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區域性的流動態勢,打破地方保護主義限制。二是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深化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區之間的合作,包括城市群與都市圈的合作、同城化發展模式的構建等;制定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相關政策,促進省際交界地區的合作發展;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區域合作新機制。三是深化東中西部產業協作。加快產業轉移和產業功能平臺建設,包括自由貿易區等區域功能平臺建設,需要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區延伸,使其獲得更多的政策扶持;進一步鞏固東中西部對口支援成效,有必要以產業支援為重要抓手,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推動民生領域特別是文化、教育、醫療支援走深走實。四是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以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前提,參與構建新型國際海洋治理機制,拓寬海洋開發國際合作領域,通過海洋立法維護海洋經濟安全。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劉翔峰:綜合施策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翔峰認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需正確把握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戰略部署和行動指南。一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要以統一大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為核心,深化產權保護、公平競爭、政府采購等規則、管理、標準的國內外相通相融;要有序擴大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二要深化外貿體制改革。貨物貿易方面,積極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等新增長點,營造有利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服務貿易方面,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數字貿易方面,加快貿易全鏈條數字化賦能,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三要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通過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依法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和外資權益,優化外資營商環境等措施,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同時,加強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境外投資監管體系和服務平臺,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四要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快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鞏固東部沿海開放先導地位,提升中西部和東北開放水平,優化區域開放功能分工。五要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推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政策溝通與產業對接,加強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能源、稅收、金融、減災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臺建設,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高質量建設境外合作園區。
摘編自《解放日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