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算力產業、金融高水平開放、綠色金融、勞動教育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湯道路,亓光: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推動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礦業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湯道路,中國礦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亓光指出,近年來,新一代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算力需求快速增長,算力和算力基礎設施的發展質量已成為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力,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關鍵生產要素,而算力則是處理和傳輸數據的關鍵能力,擁有更強大的算力意味著在數字化競爭中更勝一籌。推動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應探索構建算力發展和安全協同保障機制,加強算力基礎設施自主防護水平,確保算網關鍵核心技術安全可靠;完善算網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水平,構筑算網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措施,構建符合當地現狀與需求的網絡和數據安全防護平臺。與此同時,發揮市場在算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在算力產業發展中的規劃引領、政策支持、市場規制監管等作用,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加快形成體系較為完整、規模體量龐大、創新活躍的算力產業鏈,以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摘編自《光明日報》
【張明: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線】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明指出,無論是提高我國金融業的全球競爭能力,還是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需要,都必須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在維護國家金融利益、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的原則下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無論是提高我國金融業的全球競爭能力,還是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需要,都必須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求我們持續深化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同時要清醒認識到,金融對外開放必須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在維護國家金融利益、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的原則下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蹄疾步穩、有序推進。新征程上,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們一定能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推動金融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摘編自《人民日報》
【林樂芬:多措施發展綠色金融,助力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 】
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林樂芬指出,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加快建設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綠色金融體系,以高質量的綠色金融助力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是做好綠色金融這篇大文章所要長期探索的重要任務。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所提供的金融服務。通過創新綠色金融工具,引導資金更多地流向環保、節能、清潔等制造業產業,有效緩解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中的資金不足問題,滿足其投融資需求。新征程上,要多措并舉,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助力我國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其一,注重政策取向一致性,明確綠色金融重點支持領域。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金融支持,助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其二,注重政策需求差異性,因地、因業施策推進綠色金融創新。加快支持高碳產業低碳化轉型的金融標準體系建設,積極探索金融助力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有效實現路徑。其三,注重政策實施有效性,完善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深入開展轉型風險研究,加強綠色金融風險管理,強化風險預警及應對機制建設。
摘編自《經濟日報》
【王連照: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屬性與特征】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連照指出,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要求,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征程中發揮應盡力量。文中提到,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書寫好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戰略屬性和民生屬性。新時代勞動教育也要牢牢把握這三大屬性,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強國建設。其一,堅定勞動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彰顯其政治屬性。其二,加強勞動教育“三大體系”研究深化其戰略屬性。其三,培育新質生產力豐富其民生屬性。步入新時代,勞動教育服務強國建設凸顯出新的風采、新的特質。第一,勞動教育服務強國建設的主線,在勞動中、通過勞動、為了勞動,勞動教育賦予個體生命底色,逐步將勞動融入整個社會新的生活范式。第二,勞動教育服務強國建設的廣闊空間。強國建設中的勞動教育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高質量勞動教育是促進共同富裕、奠基強國建設的重要環節。 第三,勞動教育服務強國建設,同樣強調精神層面的獲得,強調“社會人”的意義和價值。第四,勞動教育服務強國建設的關系維度,通過激發勞動者的身份覺醒,使個體更加充分地理解勞動的偉大和光榮,在改造世界過程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為服務強國建設提供更廣闊的視野,樹立更崇高的使命。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光明網記者 鄭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