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眭紀剛(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創新發展政策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崗位教授)
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公布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為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繼續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保障。
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與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相比,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标P鍵核心技術通常是復雜的技術系統,其創新活動不僅包括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還包括生產過程等諸多環節,涉及多部門、多主體的參與,需要借助超大規模的資本投入和團隊協作才能完成。因此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要高效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機制,進行制度建構、跨部門協調、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公平競爭環境、促進知識擴散、糾正“系統失靈”,以減少創新資源流動的成本。在如此復雜的活動中,一般的創新主體沒有能力統籌各種創新力量,實施動員的主體必須要有足夠的權威和組織能力,這個角色只能由政府來承擔。特別是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超出了現有運行體制的能力范圍,或現有運行體制的組織分工可能導致效率低下時,就需要超越現行組織體系,設立新機構,在更大范圍內動員和協調資源,實現跨部門的協調決策和領導系統集成。
科技自立自強亟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兩會召開之前,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以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統領,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對科學技術等重點領域的機構職責進行優化和調整,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發揮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使生產關系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求,我國持續推進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科技宏觀管理、國家創新體系、科技資源配置、人才隊伍建設、市場競爭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蓬勃發展,高質量發展對科技的需求更加強烈,為我國科技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科技競爭更加激烈,一些西方國家為了維持自己的霸權地位,對我國的打壓不斷升級。我國在諸多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面臨“卡脖子”風險,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為了應對嚴峻的形勢,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亟需理順我國科技領域的領導和管理體制,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組織機構變革與科技體制改革的關系
隨著科技在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發重要,科技創新活動不只是科學家、企業家的個人行為,發展科技已經成為國家意志的重要體現。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政府因法律賦予的各種權力而處于關鍵位置。政府部門變革與體制改革密切相關,甚至可以引領體制改革。體制是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機構設置、管理權限劃分與相應關系的制度。從這個定義可知,體制首先是一定的組織機構,其次是組織為實現某種功能而運作的規則。其中,組織機構是體制的載體,沒有組織機構,體制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組織基礎;沒有運行規則,組織機構就難以正常運行。
按照上述定義,科技體制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機構和運行規則。其中組織機構是與科技相關的部門設置,如科技宏觀管理部門和職能的設置,而運行規則是科技組織機構之間相互聯系和作用的規則和制度,如決策機制、協調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等??萍脊芾淼慕M織機構并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需要根據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而不斷調整。
為此,我們必須處理好組織機構變革與科技體制改革的關系。由于政府組織機構與體制關系密切,組織結構是否合理、運行是否順暢、機制是否完善,直接影響著國家治理能力和體制運行效率。如果組織機構已無法滿足國家戰略和發展需求,就要對機構進行改革。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宏觀管理組織結構,就成為體制改革的中心議題。隨著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行政運作方式與管理手段也隨之改變,更加需要改革政府機構以適應管理環境的變化。在部門設置合理化和職責劃分明晰化的基礎上,中央政府職能主要體現為戰略決策能力和宏觀管理能力,關注國家發展的總體格局,以更宏觀的視野和更長遠的眼光來制定國家發展的戰略,并促進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
科技體制改革是在國家領導下的重大政治行動和制度變遷過程,是對某些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調整和完善??萍俭w制改革需要采取相應的組織和制度變革來推動體制目標的實現。其中,制度變革是為了引導和指導改革的方向,組織變革則是為了保證制度的執行和貫徹。由于不同的政府部門在組織結構、政策目標和工作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因此需要建立更高層級的權威協調機構,以強制性的規定和導向性的政策,在部門間建立制度化、切實可行的協調機制,以促進組織整體目標的實現。例如,部分發達國家通過成立較高級別(甚至由國家最高領導人親自掛帥)的領導機構,負責制定國家科技戰略和政策,對創新活動各環節進行統籌部署,有效整合科技、教育、經濟等部門的管理職能,加強科學、技術、創新、人才和經濟之間的聯系,以提高科技體制的運行效率。
以機構改革為引領,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科技體制與政府機構設置是由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決定的。在建國初期資源短缺的年代,我國為了保障“兩彈一星”的研制成立過中央專委;國務院為了協調科技相關工作,成立過科教領導小組、科技領導小組,以及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科技管理部門則經歷了從國家科委到科技部的轉變。當前,我國進入了現代化建設新階段,同時國際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為了更好發揮科技在保障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支撐作用,亟需以新一輪機構改革為引領,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科技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各界利益格局的調整,只有立足國家發展大局和科技發展規律,才能夠保證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取得成功。此前部分改革措施集中在機制層面,而新一輪改革方案主要從部門和職能設置上著手,將引領更深層次的科技體制改革。
新一輪機構改革進一步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增強科技領導和宏觀管理部門的權威性,有利于構建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新型舉國體制,充分體現了科技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從職能設置上強化科技部門的戰略規劃、體制改革、資源統籌、綜合協調、政策法規、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不再參與具體科研項目評審和管理;將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劃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表明了國家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將高新技術和產業發展,以及高新區發展規劃等職能劃歸工信部,從國家部門設置上解決了科技與經濟相分離的問題,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有望從根本上加快科技體制改革,為科技創新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
相關鏈接:
【國家高端智庫專家談兩會】從經濟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理論邏輯
【國家高端智庫專家談兩會】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科技外交
【國家高端智庫專家談兩會】加強基礎研究必須把握好創新趨勢的時代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