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汪波(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行政管理系系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持續至今仍然在深化的巨大影響,說明了重大傳染病疫情的應對不僅是流行病學的醫學防治過程,而且也是對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有效檢驗。中國政府對疫情的有效防控,充分展現了由精神文明、制度文明與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三重維度構成中國特色的公共衛生發展道路。
精神文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向心力
在中國古代治國歷史演進過程中,中國人民基于周期性洪水災害的治理實踐,深化了對周期性重大災害的認識,并逐漸將此認知上升到對國家上層建筑的社會共識,即:大一統和中央集權不僅是維護國家共同體的政治保障,而且是超大型社會有效應對周期性重大危機治理的重要手段。中華民族的文化向心力不僅源于炎黃子孫的血緣基因,而且源于幾千年以來各區域、各族人民的相互守助。比如疫情期間,各族人民在重大災難面前的互幫互助,進一步強化了中華民族的認同感。這對全國人民形成一種愛國主義教育,各族人民進一步深化了中華民族成員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從而進一步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向心力。
因此,對口支援機制不僅是物質層面的文明建設,而且隱含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種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充分發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文化精髓,促進了區域融合和交流,強化了不同民族與不同區域人民的情誼,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無形精神資產。
制度文明:基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協同治理網絡
危機治理不僅僅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社區的獨奏,而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社區三位一體的協奏。面對重大突發疫情,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中央到地方迅速形成了縱橫交織的疫情協同治理格局。
第一,縱向協同治理網絡。從縱向協同治理網絡來看,在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凸顯出其獨特優勢。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后,中共中央根據全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緊迫形勢需要,迅速成立最高決策指揮機構,進行疫情防控的頂層設計,從上至下統籌組織全國協同防疫。在中國共產黨的統籌領導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軍隊、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社區擰合為一個協同互助的有機整體,以統一、協同、高效率的狀態迎接應對突發重大疫情的挑戰,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勝利。
第二,橫向協同治理網絡。從橫向協同治理網絡來觀察,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央與地方既存在“分”,即分工負責、屬地管理,也存在“合”,即國家統籌、令行禁止,最終有效地形成了分與合的統一,從而形成上下聯動的一體化的治理體系。無論中央政府層面,還是地方政府層面,每級政府皆包含著基于分工而形成的各種政府職能部門。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圍繞著疫情防控這一核心,迅速形成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第三,橫縱交織的協同治理網絡。從橫縱交織的協同治理網絡來觀察,在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領導下,各省級政府在中央政府統籌下協同合作,迅速形成對口支援機制,形成了地方政府橫向的協作網絡。由此,中國特色對口支援機制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凸現中國制度優勢的治理結構,通過三級聯動,形成了跨層級、有序互動的互惠合作網絡。總體而言,縱橫交織的協同治理網絡不是按照科層制的機械結構,而是按照病毒傳播軌跡,整合相關部門職能,系統配置區域公共衛生與醫療資源,從根本上解決碎片化防疫格局,提升一體化治理能力,實現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專家指導、地方協同、社區嚴控的立體治理結構。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人類社會在向工業文明變遷的過程中,基于各自獨特的歷史特質,形成了異質性區域文明模式。當代世界的諸多區域文明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競爭與沖突,也存在調諧與融合。新冠肺炎疫情表明,全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相互依賴的人類生命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致辭,創新性地提出了“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這一理念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外在體現,也是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的延伸與發展。中國傳統哲學倡導“天下大同”“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達則兼濟天下”的共同體思想,這一思想在上下五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已內化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歷史思維。從馬克思主義視角下,伴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必然從“自然形成的社會共同體”向“真正共同體”演變,最終實現人類的合作共贏。
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在疫情面前,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全球大國,不僅迅速有效地控制了本國疫情,而且基于中國抗疫經驗的總結提煉,為全球抗擊疫情提供了中國防控方案與中國智慧,還通過世界工廠的運轉為全球提供了物質層面的醫療資源。在中央政府統籌組織下,中國針對醫療資源薄弱的非洲,建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加快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以幫助其提升疾病防控能力。中國特色對口支援機制不僅在國內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而且不斷在全球范圍內形成政策擴散,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了中國貢獻。對口支援機制已成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生動實踐。由此可見,對口支援機制雖根源于中國歷史文化土壤與中國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但是,它不僅在國內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而且正形成區域-國家-全球的制度擴散,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構建提供制度動力。
相關閱讀:
【“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系列專家談】中國共產黨與世界:黨的對外工作鑄就百年輝煌成果?
【“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系列專家談】新時代土地制度改革驅動鄉村振興新使命
【“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系列專家談】用好“示范”促進機制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