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教授 劉東超
任何國家治理都要有與之相適應、相配合的道德環境,才能發揮出良好的治理功能。如果道德環境與治理結構相互齟齬,與治理方式不發生共振,與治理目標不相一致,這樣的治理將會受到多種阻撓,治理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在我國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進一步優化支持這一歷史任務的道德環境。此次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內容非常廣泛,其重要價值之一是推動建設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良好道德環境。
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誠信的社會環境
不同于傳統社會,現代社會更多地處理的是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更多地培育社會的誠信資源?,F代化的國家治理意味著一系列“不見對方”的規范的落實,意味著海量陌生關系的處理和協調。誠信是這種治理得以有效的道德基石和必備條件。因此,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弘揚誠信精神和契約理性?!缎聲r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有著具體的安排,“推動各行業各領域制定誠信公約,加快個人誠信、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通過提高全社會誠信水平,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順暢可靠的道德環境。
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重視公益的社會環境
現代國家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多主體的參與,而其中相當一部分主體是以公益活動者的身份參與國家治理。這樣,國家治理現代化實際上需要多種公益團體、公益個人、公益資源的投入。激發全體公民的公益熱情、強化支持公益、熱愛公益的社會環境非常必要。我國自古以來具有非常豐富的公益文化資源,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產生過雷鋒這樣的典范。在新時代的條件下,應該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公益文化資源,《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弘揚雷鋒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圍繞重大活動、扶貧救災、敬老救孤、恤病助殘、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環境保護、健康指導等,廣泛開展學雷鋒和志愿服務活動,引導人們把學雷鋒和志愿服務作為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推動志愿服務組織發展,完善激勵褒獎制度”。通過濃厚公益文化環境的建設,可以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力量和重要社會基礎。
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規范意識強韌的社會環境
重視各種規則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由于人治文化、宗法文化的長期影響,不尊重規則、突破規范的觀念和心理傾向直至今天在我國社會中還有遺存。因此,在整個社會上培育嚴肅的規范意識實有必要?!缎聲r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不僅強調了對于道德規范的遵守,要求“以主流價值建構道德規范、強化道德認同、指引道德實踐,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蓖瑫r還講到對于法律規范的遵守,要求“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鮮明道德導向、弘揚美德義行,把社會主義道德要求體現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之中,以法治的力量引導人們向上向善?!边@樣,具有強制性的法律規范和不具有強調性的道德規范可以結合在一起,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更好地培育公民的規范意識,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社會心理的支持。
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文明意識鮮明的社會環境
人類文明具有逐級向上提升的趨勢,現代社會的文明形態總體上高于傳統社會的文明形態并具有自己的特征?,F代化的國家治理必須有現代化的文明形態與此相適應。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現代化的文明形態表現為深刻的文明意識和廣泛的文明行為。因此,培養整個社會的文明意識是一個極具必要性的長期工程,在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過程中,這一工程的更為人民所需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廣泛開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觀賽等活動,引導人們自覺遵守社會交往、公共場所中的文明規范。”同時還專門強調實施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計劃,要求在對外交往中重視文明素養的展現,另外,這一綱要還要求摒棄各種陳規陋習,通過移風易俗在農村建立文明鄉風。推動建設國家禮儀規程,完善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通過禮儀活動中涵養文明素質。這些活動將較好地推動文明意識鮮明的社會環境的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基本方式落實好,把法治中國建設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可以說,法治和德治及其互相配合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今天通過推動具有新時代特點的公民道德建設,通過具有現代意義的道德素養培育,可以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撐和友好的社會環境。
相關閱讀
??? 【德潤新時代⑤】以德塑魂,培養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