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啟豪在當代中國的價值
西方資本主義啟蒙思想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形態和價值體系,是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下平等自由原則的理論表達,對整個資本主義歷史發展具有其價值引導和行為規范作用。這種價值引導所指向的就是“三位一體的目標:獨立的經濟人格、獨立的政治人格和獨立的精神人格”[16],即“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依據社會關系的歷史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內在聯系,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歷史過程作了具體分析,根據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和未來產品經濟的歷史發展為背景,將人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人的依賴關系占統治地位的階段,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以及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基礎上的自由個性的階段[17]。人的依賴性階段與自然經濟相適應,人的獨立性以商品經濟為基礎,人的自由個性即是共產主義社會形態中人的歷史形態。毫無疑問,自由個性階段的發展必然要以人的獨立性階段為前提,“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18],人的獨立性為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創造條件和提供實現路徑,這種劃分說明人的自由發展價值理想生成的歷史客觀性和作為社會主義最高價值的堅實基礎,同時也指出實現人的獨立性是歷史的必經階段。
馬克思主義認為,資產階級啟蒙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民主等一系列價值觀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完成了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中所說的政治解放。然而,“政治解放本身并不就是人的解放”[19],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是虛偽的和不真實的,基于抽象人性論和經濟地位不平等基礎上的資產階級價值觀是不可能實現其所宣揚的自由與平等。與啟蒙思想不同,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追求的是人的解放,是實現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思想各方面的自由、平等和解放。它將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建立在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牢固基礎之上,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終極目的就是擺脫自然和社會的必然性對自身的束縛,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從而完成“人類從必然王國進人自由王國的飛躍”[20]。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類解放”的價值理想,徹底超越了資本主義啟蒙思想的理論表達。科學社會主義是較啟蒙運動更具深遠指向的現實運動,它以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21]為目標指向,追求實現人的徹底解放,這從根本上超越了資本主義啟蒙思想價值觀的視野和境界。
上一篇:當今中國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一篇:關于馬克思晚年相關思想研究中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