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早期哲學層面的批判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缺乏與現實生活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馬克思雖然看到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人們的苦難,但是卻未能真正深入導致人們苦難的根本原因。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馬克思的哲學批判是更注重抽象思辨性質的意識活動,而相對缺乏與現實生活的參與和互動。馬克思駐足哲學基地進行批判,用異化理論對人的問題、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剖析,以類似于外行人看內行功夫的錯位性批判分析探察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難以達到其目的。第二,缺乏革命性和現實性。哲學批判是通過意識層面的推演以及邏輯的附加而形成,而并非是真正意義上對現存世界進行改造和完善的手段,缺乏革命性和現實性,這也正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寫作時期開始意識到并加以重點關注的問題。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通過對德國古典哲學的批駁以及實踐概念的認識,馬克思意識到,按照以往哲學家的批判路徑,哲學只不過是充當解釋世界的工具,而未能成為改變世界的手段。基于對哲學認知的不同,馬克思倡導實踐概念的引入與運用,使原本富有思辨性質的哲學批判方式發生了質的改變。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著手探索改變世界的現實路徑,認為只有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入手,探究其經濟根源,才能有力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謊言和騙局,直擊資本主義社會的臟器。馬克思徹底揚棄了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思想,最終創立了唯物史觀。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徹底批判、尋找導致異化的根源時,經濟學批判成為馬克思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他從資本主義經濟運作的內在關系中揭示出私有制與異化勞動對人的根本制約性,揭露了在物化世界中貨幣使人們之間的關系演化為物的關系的實質。資本主義私有制雖然在歷史中曾發揮過重要作用,但現已成為生產力片面發展的根本原因。經濟學批判對資本主義的直擊不同于哲學批判的隔靴搔癢,它并非是脫離現實的表象批判,而是最終指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復雜矛盾,這便是馬克思經濟學批判最有力和最具科學性的判斷。馬克思經濟學批判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真相的揭露,更體現在它為人們擺脫資本主義的迫害、追求人類解放指明了現實道路——號召全體無產者聯合起來,通過革命的方式消滅私有制、消除異化,還人以真正的自由自覺的勞動。這為馬克思后來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資本論》等著作中展開全面而整體的經濟學批判打下了堅實基礎。
上一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是要走私有化道路
下一篇:“四個全面”需審計做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