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的主要任務
《建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總結宏觀調控實踐經驗,借鑒國外有益做法,從宏觀調控實施依據、創新調控思路和工具、完善調控政策體系和運用大數據技術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的重點任務。
依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和總供求格局實施宏觀調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體現了國家意志、人民愿望和對發展規律的把握,明確了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是引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綱領和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是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年度工作安排,明確了年度發展目標和相應的宏觀政策取向。要強化國家中長期規劃的引導和約束作用,發揮好年度計劃在落實規劃上的關鍵作用,加強對政府公共預算安排、金融資本運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合理配置等領域的引導和綜合協調,穩定和引導社會預期,促進總量平衡和結構調整,有效防范風險。
創新調控思路和政策工具。要依據不同階段、不同情況和不同特點,與時俱進、探索創新,及時調整完善調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增強政策的現實針對性。“十三五”時期,要在保持政策基調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實行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為宏觀調控的基本要求和政策取向,充實和完善“三個工具箱”:當經濟平穩運行時,加快推出一些促改革、調結構的政策措施;當經濟出現波動時,預調微調的力度就要大一些;當經濟出現下滑時,采取力度更大的穩增長措施。要堅持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并重,把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大膽探索創新政策工具,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有保有壓、有扶有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結構調整優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
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建議》強調,“完善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主,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價格政策協調配合的政策體系”。落實好這一要求,一要加強重大問題研究和政策儲備。圍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深入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并逐步向戰略構想、發展規劃、政策思路、改革方案、重大工程等演化,形成政策儲備。二要建立健全重大政策統籌協調機制。統籌協調重大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節奏和出臺時機,避免政策效力過度疊加或相互抵消,形成調控合力。三要完善政策分析評估機制。對政策背景、力度、效果和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量化測算,統籌進行政策特別是重大政策的綜合評估和協調,增強宏觀調控政策體系的有效性。
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準確性。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必須加強對經濟形勢的監測預測預警,特別是要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及時進行預研預判,這些都需要夯實宏觀調控的信息基礎。大數據的迅猛發展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提供了重要機遇,實時、海量的數據極大豐富了經濟運行信息的來源。要建立健全政府大數據采集制度,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整合網絡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改進經濟運行監測預測、風險預警和政策效應評估。加強政企合作,推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大數據資源、產品和技術服務,為宏觀調控提供支撐和保障。
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政府價格管理要把不該管的堅決放給市場,集中力量把該管的管住管好。“十三五”時期,要在保證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不增加的前提下,調放結合,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加快輸配電價改革步伐,推動逐步放開上網電價和公益性以外的銷售電價;實現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逐步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同時,加大市場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執法力度,維護良好市場秩序。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科學、規范、透明的價格監管制度和反壟斷執法體系基本成熟定型,價格調控機制基本健全。
建立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十三五”時期,要加強經濟領域重大風險防控,堅持全球視野,有效防范和化解突出風險隱患。一是堅持預防為主。以國際國內重點領域重大風險為重點,建立健全風險識別和監測預警體系,做到防控關口前移,防微杜漸,避免矛盾積累。二是堅持穩妥有序化解風險。以可控方式和節奏主動釋放風險,既不可操之過急,也不能無所作為。三是堅持提升風險防控能力。要通過改革創新、結構升級,重點提高財政、金融、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糧食、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網絡安全等方面的風險防控能力,將發展成果更多轉化為防范風險、保障安全的能力。四是堅持底線思維。從防范最困難、最危險的風險著眼,完善風險處置預案,加強政策儲備和物資保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上一篇:開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下一篇: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